以色列的教育

作者:唐志超 2019-05-27 来源:学习中国 次阅读
以色列的教育

  2017年3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来我国访问。习近平主席会见了内塔尼亚胡总理,宣布双方建立创新全面伙伴关系。中国在全球建立了90多个伙伴关系,但是与之建立创新伙伴关系的只有三个国家:瑞士、英国、以色列。以色列是中东唯一的发达国家,科技水平位于世界前列。创新科技是中国与以色列合作的方向,其中现代农业、清洁能源、生物医药、智能汽车等,是中以合作的重点领域。

一、以色列成为世界创新工厂的历史文化根基

  以色列是一个面积非常小的国家,比北京市略大一些,但在创新方面达到的成就位于世界顶尖行列。以色列只有800多万人口,但是却有7000多家科技创业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高科技公司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一)以色列号称创新之都、世界创新工厂

  统计显示,平均每2000个以色列人中就有1人创业,以色列的高新企业每年的外贸收入达到2.1亿美元,从业人员有7万多人,高新企业的出口额占以色列全部出口额的二分之一左右。全球人均风险资本投资,以色列远远高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一。它的科研经费、工程师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在世界上遥遥领先,2015年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上,以色列排第22位,2015年彭博创新指数排行榜中以色列位居第五。2015年、201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以色列的创新指数是第三。正因为以色列在高科技领域、创新领域的特殊地位,所以全世界的科技巨头包括微软、英特尔、谷歌、IBM等300多家跨国企业,纷纷在特拉维夫设立研发中心。英国卫报称特拉维夫是以色列的“硅谷”,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中心。

  (二)全民教育、军事实力等因素造就了创新优势

  前几年有一本畅销书,叫《创业的国度》,专门谈以色列的创新奇迹与成就。它怎样实现创新的?创新的秘诀是什么?在这本书中可以找到答案。

  以色列是唯一的犹太民族占主体的国家。犹太人号称“上帝的选民”,很多方面都具有神秘性。全球的犹太人数量约1500万,其中以色列有600万,美国差不多有700万。以色列定义自己是“犹太国家”,从1948年建国以来,以色列跟22个阿拉伯国家打了五次中东战争,最终以色列打败了阿拉伯国家,生存了下来。美国和以色列关系特殊,美国在安理会行使的否决权,主要是为了维护以色列的利益,只要是有利于以色列的,美国人肯定投赞成票,有人说以色列是“美国的第51个州”。

  以色列现在实际控制的领土差不多有2.5万平方公里,1947年,联合国决议巴以分治的时候,分给以色列的领土实际上只有1.5万平公里左右,多出来的1万平方公里是从巴勒斯坦夺来的。西方人称中东有三个民主国家:土耳其、以色列、伊朗,以色列号称最民主的中东国家,最发达的中东国家,也是全球发达国家之一,它的GDP总量已经达到3000亿美元,人均GDP接近40000美元。

  军事上,全球拥有核武器的五大国,其中就有以色列,虽然以色列没有公开承认拥有核武器,但是全世界都知道以色列拥有200多枚核导弹。

  以色列是一个创新之都,虽然只有弹丸之地,但它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为什么能永远保持创新,能做世界创新工厂?原因有很多方面,以色列前常驻联合国代表黑石集团高级顾问丹·吉勒曼认为主要有三大因素:军队、移民、教育科研。他认为这三大因素使以色列成为高科技驱动型经济体。以色列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苏曼教授认为,以色列成为创业国家的前提条件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全民教育,二是优秀的科技教育,三是政府政策的支持,四是自由市场经济,五是没有贪腐。《3D打印透视》杂志主编丹尼斯·米茨纳则认为,以色列保持创新成功的原因有五个方面:军事、自然资源的匮乏、强烈自我依赖性、多样性文化、移民。他认为这五大因素是以色列创新的源泉。

  以色列从立国到现在一直跟邻国处在战争状态,常年饱受战乱之苦,所以以色列的军事开支在世界上差不多是最多的。同样,它的军事实力、军事科技在也处于领先水平。国防科技在其国家科研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以色列的很多先进科技和创新成果,最早都萌芽于以色列的军队和国防科研机构当中,包括数码网络技术和其他领域的技术,都是先脱胎于军用领域,然后再慢慢转化到民用领域。

  (三)犹太人创新、创业基因奠定了以色列的创新文化

  从公元前1700年以来,犹太民族一直处在大流散的状态。差不多公元前一世纪的时候,罗马帝国占领了巴勒斯坦地区,把犹太人驱逐到了非洲、欧洲等世界各地,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欧洲极度排右,特别是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大屠杀,迫使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重新建立自己的民族家园。当时的巴勒斯坦还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在西方的推动下,英国才允许犹太人回归。流散了大概1000多年之后,犹太人又重新回到巴勒斯坦,当年回归巴勒斯坦的只有300万人。1948年,以色列才在耶路撒冷重建国家。

  以色列是一个移民国家,而且是承认双重国籍的,只要犹太人进入以色列,政府就赋予他以色列国籍,不管是在伊拉克、伊朗还是其他国家,当犹太人缺乏安全感的时候,都纷纷移居以色列,给以色列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也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和高技术人才。而且移民本身固有的冒险性使他们更具备创业气质,这种文化基因是以色列成为创新国家的内在力量。

  现在以色列的人口组成中,在以色列出生的占了接近75%,来自欧美的大约有16%,来自非洲的占4.9%,来自亚洲的占2.9%。来自苏联和欧美国家的两大群体移民,在以色列发展成为创新国家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苏联解体前后,约80万苏联犹太人移居以色列,其中有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高科技人才、工程师。据统计,几十年来,迁往以色列的犹太人当中拥有博士学位、博士后职位或者教授、副教授职称的不少于10万人,其中还有著名的科学家,像“原子之父”之父魏兹曼还做过以色列的总统。来自欧美西方国家的犹太人一般有很高的学历,在文学、学术方面造诣也很深,在高科技方面对以色列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说到以色列人的创新精神,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2009年,犹他大学的两位学者格利高列·科克伦和亨利·哈本丁出过一本书叫《万年大爆炸》,其中专门有一章,介绍“犹太人的智力优势有可遗传的生物学基础”理论。他们认为:犹太人的聪明起源于一种导致神经疾病的遗传基因及生存竞争。犹太人中表现出显著智力优势的,是阿什肯纳兹人的一个分支,其祖先是9-11世纪陆续从南欧和中东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中欧的犹太移民。和留在地中海世界的族人相比,他们遭受的排挤和限制更加严厉,职业选择更狭窄,这些限制对族群的智力水平构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如此特殊的社会处境,更容易生存的自然是那些聪明好学、头脑精明的个体,他们能留下更多后代。经过近千年三四十代的高强度选择,与高智商有关的遗传特性在种群中的频率显著提高。据保守估算,阿什肯纳兹人的平均智商约110,比美国同期平均水平高出10个点,相当于2/3个标准差。

  (四)将创新理念融入生产、生活中

  以色列教育特别强调创新。以色列人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学习应该是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随时发问。对于以色列人来说,他们最大的优势是创新性的观点能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践,这也是他们从来无所畏惧创新的主要原因。学生向教授提问,雇员挑战老板的决定,军士质问自己的长官,文员批评政府要员,这些对于以色列人是司空见惯的。以色列人自小就被这种行为方式熏陶,他们认为自信是一个人的基本要素,沉默寡言或者言不尽意反而会使你落后于人。

  在以色列,STEM教育(S代表科学Science,T技术Technology,E工程Engineering,M数学Mathematics)已经成为融入创新理念的教育体系。以色列有超过100家教育科技企业,这类企业旨在改善各类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运用技术来提高心理疾病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以色列一直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STEM 逐渐得到全球学校的重视。在以色列的STEM教育体系当中,不是只有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它还与政府部门、公司以及学术界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形成合力推动STEM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另外,以色列人的STEM教育还重视培养孩子的协作能力,允许孩子在创新过程当中犯错。在以色列的教育理念中,老师会告诉学生,问题在什么地方,并鼓励学生自行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个时候,学生就不得不去了解相关知识以解决问题,最后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技艺操作当中,这就是所谓的问题导向型学习方法。

  我们看以色列报纸和其他媒体,会发现老百姓见了总理内塔尼亚胡都称他“比比”,比比是内塔尼亚胡的绰号。以色列这个国家很独特,政治人物、达官贵人都有绰号,普通老百姓见面也都会以绰号直接称呼他,这种人与人平等的观念对于敢于挑战、勇于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MARK][MOREPAGE][/MOREPAGE][/MARK]

二、以色列教育处于世界教育顶端地位

  教育在以色列民族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以色列时期,在当时,教育被视为以色列精英生活和文明的基本组成部分。

  以色列成为创新国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以色列的教育。发达的教育是以色列创新的源泉。教育是以色列的立国之本,也是以色列的民族之魂。

  现在以色列已经跻身于全球教育最发达的十个国家行列,第一位是加拿大,第二位就是以色列,第三位是日本,第四位才排到美国,第五位是新西兰,第六位是韩国,第七位是英国,第八位是芬兰,第九位是澳大利亚,第十位是爱尔兰。显然,以色列在全球教育中处于顶端地位。

  (一)重视教育是犹太民族文化的优秀特质

  以色列人爱读书,在全世界排在第一位。以色列人平均每年要读64本书,日本人40本,法国20本,韩国11本,中国4.3本。以色列的人均图书馆、出版社数量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它有100多座博物馆,1000多个图书馆,全国最畅销的报纸平均每五人一份。

  虽然国土面积非常小,但以色列是一个智慧民族,是把学习作为信仰的民族。以色列人信仰犹太教。犹太教经典规定,学习和钻研是宗教信仰的一部分。在以色列,极端正统派的犹太人手里总是拿着一本书,对他们来说这是神圣的使命。犹太人重视知识,他们认为教师比国王更伟大,尊师重教是犹太文化最著名的特征。犹太教传统要求每位父亲都要向儿子传授《妥拉》和《塔木德》等经典。在识字率很低的古代社会,从经文学习中获得的基本读写能力相当有用。

  以色列重视教育的另一个原因是以色列人特殊的历史处境。犹太人从两河流域被赶到巴勒斯坦,再被赶到埃及,然后又离开埃及回到巴勒斯坦,之后又被从巴勒斯坦赶向世界各地。丧失故国、散居各地的犹太人,无论最初在罗马帝国境内,还是后来在西方基督教世界和东方伊斯兰世界,皆属于“少数民族”,那些拒绝改宗的犹太人,长期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不仅文化上受歧视,法律上也被剥夺了许多权利,屡遭迫害、驱逐甚至屠杀。留给犹太人的只有少数被封建关系所遗漏的边缘行业,比如教会禁止基督徒从事(或至少道德上加以贬责)的放贷业,替贵族征收租税的包税、包租人、与放贷和收租有关的私人理财业,以及少数未被行会垄断的商业。这些行当的共同特点是:因没有垄断权而极富竞争性,需要精明的头脑,读写和计算能力很重要。因此,犹太父母更愿意投资孩子的教育,提升其读写计算能力,以及运用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0多年的大流散使以色列人有非常强烈的危机意识,犹太民族很早就彻悟,只有智慧和知识才是散尽天涯后可以卷土重来的武器。所以每个家庭都在孩子很小时就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孩子的命运。在犹太人重回巴勒斯坦建立民族家园的时候,犹太复国主义的精神领袖西奥多·赫茨尔说,巴勒斯坦不仅要成为犹太人的现实家园,而且要成为精神和科学的家园。

  以色列有句名言叫“生存从娃娃抓起”。犹太人认为,民族要生存,国家在中东立足,就必须从娃娃起抓教育。孩子一岁的时候,母亲就开始给他讲《圣经》。两岁时就开始翻书,过去以色列有个传统,就是把《圣经》抹上蜂蜜,这样翻页后再蘸手指,孩子会感觉很甜。培养阅读的习惯,在以色列成为一种传统。

  (二)以色列教育成就世界精英

  以色列的教育部长总结说“犹太人是获奖专业户”。以色列的专长就是出口人才,截止到2017年,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总共有881位,其中犹太人196位,占比22%。世界数学界的最高奖——沃尔夫奖,其获奖名单中34%是犹太人。美国国家科学奖章是美国的最高科学奖,38%颁给了犹太人。日本的京都奖是全球艺术科学的终身成就大奖,获奖者中犹太人占25%。犹太人在全球科技、文化、文艺、思想等领域均成就非凡,遥遥领先。

  犹太人口占全球人口的0.2%,获诺贝尔奖的人员中,犹太人占比22%,获奖概率高于其他任何民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08倍。2016年又有三个犹太人分别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经济学奖和文学奖。在诺贝尔奖的七大奖项统计中,经济学奖犹太人占41%,医学奖犹太人占28%,物理学奖犹太人占26%,化学奖犹太人占19%,文学奖犹太人占13%,和平奖犹太人占9%。

  犹太名人榜中,除大家耳熟能详的爱因斯坦、马克思,跟中国有关的还有鲍罗廷和马林,这两位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都是犹太人。另外,著名的哲学家斯宾塞、韦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和奥尔布赖特,文学家海涅、茨威格和帕斯捷尔纳克,都是犹太人。开创新式新闻事业的杰出报人普利策,《纽约时报》的创办者雷蒙,美国广播公司的总裁萨尔诺夫,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总裁威廉·佩利,《华盛顿邮报》的总编凯瑟琳·格雷厄姆等,也都是犹太人。

  世界商界精英亦不乏犹太人,如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垄断大财阀摩根,美国铁路大王库恩,股神巴菲特,金融大颚乔治·索罗斯,戴尔公司的创始人戴尔,等等。

  在科学界,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氢弹之父特勒,免疫学奠基人埃尔利西,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原子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的创始人玻尔,有机化学的创始人拜尔,都是犹太人。

  文艺界的犹太名人也很多,十九世纪德国伟大诗人海涅,享誉世界的大文学家茨威格,西方现代派文学奠基人卡夫卡,绘画大师拉斐尔、毕加索,指挥和作曲大师马勒,钢琴泰斗鲁宾斯坦等,都是犹太人。

[MARK][MOREPAGE][/MOREPAGE][/MARK]

三、以色列教育何以成功

  以色列建国之初首先制定的一部法律就是《义务教育法》,规定5至16岁的孩子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并且到18岁均为免费教育。

  以色列人想尽一切办法,把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以及现代科技成果等通过大众媒体和各种渠道“灌输”给每个公民。而教育则是向学生传授高层次的知识,并着重传授对国家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科学技术技能。

  以色列人教育的成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政府重视,二是教育体系、教育结构的独特性,三是家庭、社会和民族文化对教育的重视。

  (一)以色列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教育

  以色列人从立国之初就强调科技立国和教育立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教育。

  衡量国家和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莫过于它对教育经费的态度。以色列政府的第一大开支是军事,第二大开支一般情况下都是教育,教育投入一般占到GDP的6%—8%,高的时候甚至超过8%。超过了美国等发达国家。2014年以色列政府预算3280亿谢克尔,其中国防650亿谢克尔,教育仅次于国防,为455亿谢克尔。

  在以色列的研究与开发机构中,包括以色列工程技术学院和希伯莱大学在内的七所大学、几十个公立研究所是其最主要的生力军。政府和公立机构是研究与开发资金的主要提供者,资助总额占以色列研究与开发经费的一半以上。与其他国家相比,其资金在总额中所占份额很大;资金总额中近40%用于提高知识水平,由高等教育协会和赠款委员会通过综合大学基金会拨给各大学。

  中国政府一直提出,教育支出要达到GDP的4%,但是曾经在很长时间中并没有真正实现过。

  正是因为对教育的高投入,对科教兴国的真正重视,所以以色列这个在夹缝中生存的国家,不仅没有灭亡,而且创造了奇迹。

  以色列的国父——第一任总统魏兹曼,1948年创立以色列国家时,还创立了魏兹曼科学研究院,这个研究院现在已经是世界级水平了。以色列开国总理本·古里安说“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以色列有七所名牌大学,其中有一所是以本古里安的名字命名的——本古里安大学。以色列的第三任总统夏扎尔提出“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第四任总理梅厄夫说,对教育的投资永远是有远见的投资。第五任总统伊扎克冯纳,总统任期结束后又去做了教育部长,这在全世界可能也是绝无仅有的。

  有一位以色列教育部长说:“以色列的教育体制是一个火车头,为人们创造平等竞争的机会,在这个教育体制下,不断培养出来的大批高质量人才,对以色列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技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色列是一个小国,一半的领土是沙漠,没有资源,不像其他中东国家有石油。而且以色列的饮用水要通过海水淡化处理得到,这都需要技术,只有重视教育,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才能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所以重视教育的观念从政府到民间都是深入人心的。

  以色列人接近一半的人口接受过高等教育,其中55—64岁年龄段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是47%,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在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处于第五位,2011年教育支出占GDP的7.3%,而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才6.3%。国家在教育科研方面的投入占大学投入资金的差不多一半,是最主要的资金投入项目之一。

  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人均支出,以色列也是相当高的。中学教育、高等教育方面的支出也位列高支出国家行列。以色列教师的工资水平不算太高,属于中等收入水平,这两年以色列教育部提出来要增加教师工资。以色列的幼儿园、小学每个班级接近29人,经合组织国家,小学班级平均21.3人,中学班级平均23.6人,以色列这两个数字分别是是27.9人和29.3人,可见,以色列的班级学生人数还是比较高的。

  (二)以色列建立了独特的教育体系

  重视教育不仅是历史文化传统,也是现实环境需要,当代犹太文化高度强调提高教育水平,并实施多元的教育政策,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以色列教育体系比较独特,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层次,小学一到六级,年龄从6—12岁,初中是七到九级,年龄从12到15岁,高中是十到十二级,年龄从15岁到18岁。其义务教育是前置性的,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免费教育。

  以色列国立学校有四种:世俗学校、宗教学校、独立宗教学校、阿拉伯人学校。国立学校之外还有私营学校、国际学校。以色列的宗教政党、宗教人士在以色列的影响力非常大,他们每年都要求提高对宗教学校的投入,结果就是宗教学校的投入越来越大,2017年宗教学校的预算提高到500万谢克尔,创下历史新高。

  以色列的教育法规定,允许阿拉伯人、超正统派的犹太人、虔诚的锡安主义者、犹太复国主义者以及世俗犹太人建立不同的教育系统。所以到1984年时,第一所犹太学生和阿拉伯学生混合的学校才建立起来,之前全部都是分开的,现在世俗学校和宗教学校大部分是分开的。世俗学校里面也有宗教课程,但是很少,宗教学校里宗教课程非常多。

  以色列人识字率达到97.8%,其中男性98.7%,女性95.5%。从人数分布来看,现在有小学生82.8万人,中学生25.9万人,大学生35.7万人,学生总数接近150万人。

  按美国中央情报局统计,以色列总人口中有大学文凭的占49%,有中学文凭的达到85%,国民的整体教育素质、文化素质是非常高的。

  以色列教育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就是上学与服兵役混合的教育体系。所有的学生18岁之后都必须进入军队服役。男生、女生在服兵役期满之后可以选择去大学读书,也可以选择工作,如果进入大学读书的话,政府提供补贴。当然也可以在高中时考大学,在大学期间选择某一年去部队服役,因为教育和服兵役混合的教育体系,在以色列可以看到年龄很小穿着军装的人。

  (三)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担当教育职能

  以色列教育没有功利性,从家庭到学校、社会、军队,都是整个公民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家庭教育在以色列教育体系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这一点,犹太人跟中国儒家社会非常相似。以色列人认为家庭是教育的起源,家庭是学生的“充电器”。教育子女是以色列家庭的三大义务之一,并且排在三大义务首位。犹太家庭教育孩子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二是多看看世界,三是要有出色的后代。以色列家庭特别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平等意识,这一点与中国家庭不一样。

  社会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体验社会责任感,明白自己与邻居、朋友及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系,让学生融入社会。

  学校主要是教学生形成思考、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学会怎样思考,怎样把梦想变成现实。

  (四)用“三大秘籍”鼓励学生挑战真理、改造世界

  以色列教育部长皮隆在总结以色列教育的时候,提出以色列教育体系有三大秘籍。

  一是鼓励学生踊跃提问。以色列的教育鼓励学生保持好奇心,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有质疑、提问、创新的精神。明确告诉学生有些问题是没有答案的,有些问题答案是多元的,老师的答案不是最终的,也不是唯一的。

  二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高中开始,学生每年都要参加60小时的志愿者活动,平均每周70分钟,没有完成志愿活动的学生是没有资格上大学的,也就是我们说的社会活动跟高考直接挂钩。同时,反复强调人的使命是改造世界,注重培养学生的大视野,使之能站在更高、更广阔的位置看待这世界。

  三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以色列,孩子们从小都是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长大的,小孩子没有多少功课,基本上下午三四点就放学了。孩子回到家之后,妈妈要问的不是说今天学到什么,考了多少分,而是问他说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提了什么问题。以色列教育的特色就是鼓励学生不断提问题,挑战真理。

  (五)高等教育强调应用、创新,是经济、科技、军事发展的重要动力

  以色列现有高等学校63所,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非常有影响力。以色列从立国到现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科技一直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这些都跟发达的高等教育有很大关联。

  以色列教育特别强调应用。以色列各大学的科研活动涉及各个领域,已成为以色列科技发展的生力军和开拓者,并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魏兹曼研究所是最早把研究成果转化成商用的研究所之一。以色列的大学里面不仅有负责科研成果转化的机构,而且还特别设有专利办公室,这也是很独特的。大学校园附近建立起来的以科研为后盾的工业园区也已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大学还成立了一些实业公司,专门负责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以色列的大学中,还有跨学科的研究和试验机构,主要从事与国家工业关系重大的科学技术领域的工作。另外,还有很多院校就技术、行政、财务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对工业界提供咨询服务。

  一战结束时,英国通过了《贝尔福宣言》,提出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建立民族家园,之后就有犹太人纷纷移民到巴勒斯坦地区,并着手创办高等学校,培养本民族的高素质人才,为建设民族家园和未来建国培养工程师、建筑师,其中1924年创办的以色列工程技术学院,即现在的以色列理工学院,已成为一所世界闻名的理工类大学。1925年建立的希伯来大学,当前在以色列大学中排名第一。到1948年以色列独立的时候,这两所大学的招生总数达到1600人。

  以色列的高等教育主要由高等教育委员会管理。高等学校主要有三种类型:大学、地区学院、师范学院。地区学院和师范学院可以颁发学士和硕士学位,一般都是非研究型的硕士。只有大学可设立学士、硕士、博士三种学位。现在以色列的在校大学生接近29万,每年平均有9万大学生毕业,本科学制一般为三到四年,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有资格申请硕士课程,硕士课程跟欧美相似,分研究型和非研究型。如果想继续攻读博士,通常申请研究型硕士,博士的教育时间一般为四到六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中,拥有大学文凭的人口比例,只有加拿大超过了以色列。

  以色列的高等教育质量在世界是有名的。以色列有七所大学世界闻名: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魏兹曼科学院、本·古里安大学、巴尔伊兰大学、海法大学。这七所大学承担了以色列全部的研究项目,拥有全国80%以上的应用技术专利。以色列大学教授发表的自然科学、工程、农业、医学成果的人数,在其劳动人口中的比例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在历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排行榜中,以色列通常有六所大学入榜,而且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排名靠前。

  希伯来大学已经出了七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现有学生2300多人,其中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有200多人。

  特拉维夫大学是1956年成立的,现有学生26000多人,是以色列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的大学,全球大学排名在前90位,拥有9所学院、106个系、90个研究中心。在科技领域实力非常强,以色列首台超级电子计算机就是这所大学研发的,电子器械、系统工程、电子计算机、生态学领域处于世界顶尖水平。特拉维夫大学的创业、创新教育非常有名,整体实力在全球创业十强高校中名列第九。

  魏兹曼科研所现有2000多名工作人员,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科研机构,下设十三个研究中心,还办有自己的工业园区,专业范围非常广泛。

  以色列理工学院已经培养出了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号称“以色列的麻省理工大学”,1924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爱因斯坦于1925年来到这里,任学校协会首任主席。科技成就是以色列大学中最高的,在基础结构、土壤灌溉、高级电子学方面实力雄厚。已经培养了37000多名科学家、医生、建筑师、工程师,其维护生物技术中心和尼曼高级科技研究所研究中心科研水平全球领先,以色列60多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中,73%的创业者都是从以色列理工学院毕业的。

  本·古里安大学座落在以色列南部内盖夫沙漠地区,现在有60多个跨学科中心,学生差不多有20000人。在沙漠研究、沙漠化和水资源开发、农业、公共医疗方面成就斐然。以色列的领土一半是沙漠,以色列人必须研究好怎样开发利用沙漠,本·古里安大学就承担了这个重要使命。

  巴尔依兰大学有一项特殊的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修犹太教课程,作为主修课或者选修课都可以。这所大学的文学、宗教学研究成就非常高,犹太教、伊斯兰教的研究水平在全球领先。

[MARK][MOREPAGE][/MOREPAGE][/MARK]

四、以色列教育存在的问题

  以色列教育有很多优点,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点。前两年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所做的高中生科学和数学测验中,以色列中学生的科学、数学成绩都排在41名,成绩相对偏低,这个消息在以色列社会“一下子炸了锅”,所以引起震动性反响,公众强烈要求政府尽快改善这种局面。

  (一)家长对学校满意,但不满教育制度

  以色列国家中央统计局前两年做了一个民意调查,发现家长们普遍对学校比较满意,但对整个教育制度不是很满意,认为存在一些不平等现象。

  调查数据显示,48%的以色列人对于学校制度感到不满,45%的以色列人对学校制度是认可的。对学校制度不满的以色列人中,36%的人认为教学制度不太好;12%的认为一点也不好;阿拉伯人、德鲁兹人等不同群体,还有不同的犹太来源的群体,对教育体系的认同也不一样,犹太人给教育制度打及格分的只有41%。普遍认为教育制度需要提升的空间非常大,尤其在教育投入方面应该进一步改善,希望政府首先改善教育制度,然后再去改革医疗保障制度。

  学校和幼儿园的家长对学校的满意程度非常高,基本上能达到81%的水平。

  教育公平方面,有40%的犹太人、47%穆斯林和天主教徒认为政府提供了平等服务。

  德鲁兹人和穆斯林在以色列属于少数民族,因为政府对少数民族在教育政策上有适当倾斜,投资力度也更大一点,所以他们对教育的满意程度反而高一点。

  (二)以色列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以色列在高等教育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现在每年的工程技术毕业生数量占毕业生总数不足1/3,工程技术人才比例比较低,原因是报考工程、电子、化工等理工类的学生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文科、商科。

  近两年以来,以色列高科技人才匮乏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微软、谷歌等设在以色列的研发中心都出现了招工难状况。随着招工难现象出现,以色列开始投巨资从海外引进人才,导致人力资本不断上升。2016年,以色列政府出台了《2017—2022年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计划大幅度增加高等教育教学和科研投入,提升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竞争实力,计划从七个方面提升高等教育中的科研建设水平。

  第一,加强高校科研技术设施建设,鼓励卓越创新计划实施。未来五年,计划拿出20亿谢克尔增加高校科研创新的预算,支持高校开展世界一流的竞争性高端科学研究,增加国家科学基金和国际科研基金,包括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社会和精神领域。另外还将大力开展基于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和大数据的专业人才培训,强化高校创新教学,大幅提升教学质量。计划投入1.2亿谢克尔资助高水平的在线课程,投入数百万谢克尔加强创业创新实验室建设,为学生在学校创业提供支持。

  第二,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扩大高层次国际留学生规模。旨在鼓励创新的卓越计划增加4.5亿谢克尔预算来吸收国际学生,目标是把国际留学生从目前的1.2万名提高到2.5万名,重点引进双学位博士后和短期学者,到2022年,在以色列留学的国际硕士生数量将从现在的1600人增加到3000人,博士生增加800至1000人,博士后从1000人增加到2000人以上。同时,根据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扩大工程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师生规模,为此增加14亿谢克尔的投入,其中至少50%用于鼓励更多学生选择电子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等专业,解决工程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

  少数民族在以色列国家总人口中占25%,为促进民族融合,卓越创新计划规定,将少数民族学生在高等教育学生中的比例从现在的14%提高到17%,鼓励阿拉伯人等少数民族参加高等教育体系,融入以色列社会。

  以色列还大力促进移民与以色列高等教育的融合,每年都有大量的移民进入以色列,政府鼓励他们接受高等教育。

[MARK][MOREPAGE][/MOREPAGE][/MARK]

五、中国和以色列开启科技教育合作新篇章

  2017年3月,中国和以色列建立了创新全面伙伴关系,提出14个主要创新合作项目,两国政府还签署了科技合作的协议和备忘录。

  (一)创立两个科技创新合作平台

  近几年,中以在创新教育合作方面开展得如火如荼,实际上得益于两个科技创新合作平台的创立,一个是中以创新合作委员会,另一个是中以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

  刘延东副总理在2014年到2016年两年间两次访问以色列,主要任务是建立中以创新合作委员会,推动中以之间的创新合作。2015年,中以创新合作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当时李克强总理发来贺信,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也致贺信,强调这是中以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中国确定了脑科学、土壤、水资源等12个与以色列优先合作的领域,强调加强前沿性、原创性联合研究,同时还制定了《中以创新合作三年行动计划》。

  2016年,中以创新联委会会议在以色列召开,刘延东副总理参加会议并提出了四点建议:提升战略对接的高度;完善创新合作机制;加强创新战略对接,推动以色列创新国度经验技术,同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融合;打造更多的合作增长点。至此,中以关系与合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二)中以科技合作是实现两国互利共赢的重要手段

  以色列是中国高技术进口的主要来源国。在中以1992年建交之前,中国就跟以色列一直进行军事合作,从以色列进口高技术和高精尖武器。2000年以色列卖给中国无人机,在中国把无人机运回以色列维修时,以色列迫于美国压力,竟然将无人机扣留,中以关系遭遇挫折,一直到近两年才得以恢复,在高科技方面也开始进行合作。

  去年到以色列调研时,笔者跟中国驻以色列大使、以色列高科技公司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了解到他们现在都希望中国企业、中国投资人到以色列投资,购买以色列的高新企业、专利技术,或者在以色列设立高科技研发中心,这将成为中以之间合作的亮点,也是一个大有前景的增长点。

  以色列现有创新企业7000多家,而且每年都有大量的创新企业涌现出来。这些创新企业基本上都是小企业,因为以色列毕竟国家规模很小,人口少,市场相应地很小,所以创业者很现实,把小企业做好了之后就卖出去,过去都是卖给西方,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来购买,这是中以合作的一个亮点。正是在此基础上,中以之间的科技合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因此才有了中以科技创新联委会,才有了中以之间的创新全面伙伴关系。

  2014年以来,中以双方在签署科技合作协议方面的力度是非常大的,中方的企业、航空、交通等各行业代表团频繁访问以色列,这几年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力度也非常大,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林大学、汕头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都与以色列的大学特别是七所主要大学分别建立了合作机制,涵盖学科合作、学术交流、师生互访等方面,还另建了工业园区、联合研究中心等。

  从2015年至今,中以签署了三个教育合作协议:2015年1月,两国教育部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以色列高等教育委员会关于组建7+7研究性大学联盟的联合声明》,中国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七所顶尖大学和以色列七所顶尖研究性大学结成联盟,开展教育合作;留学基金委跟以色列高等教育委员会签订合作协议,留学基金委每年要大幅度增加派驻以色列留学访学的名额;2016年3月,两国教育部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以色列国高等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现在中国到以色列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已经有500多人,其中博士生接近300人。

  中国大学设立犹太和以色列研究项目的院校越来越多,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都有犹太研究中心、以色列研究中心,很多大学还设置了希伯来语课程,以色列学习汉语的学生也大幅度增加。近四年来,以色列中小学学习汉语的人数增加了近5倍,从2012年的600人增加到3200人,提供汉语课程的学校四年前只有30所,现在增加到110所,越来越多的以色列高校组团来中国招收学生。吸收中国学生是以色列发展高等教育、解决本国人才短缺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中国与以色列高等教育合作的标杆性项目是广东汕头以色列理工学院,或者叫以色列理工学院汕头分院,这个项目是由李嘉诚先生直接推动的。李嘉诚先生拿出一笔钱作为赞助费,亲自跑到以色列理工学院,让他们到中国汕头建分校。以色列理工学院在世界三个地方办了分院,分别是美国、新加坡、中国汕头。这是中以之间第一个合作办学机构,2017年就开始招生了。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说,汕头分院的教学模式、教学规划、师资队伍都遵照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标准,不会因为设在中国而降低标准。李嘉诚先生参加了汕头分院的启动仪式,他的儿子李剑阁担任学院院长。

  2014年5月,中以在清华大学共同创办了中以交叉创新中心,这是以科学技术为主的跨学科国际合作创新平台。2016年,两国教育部举办了首次中以大学校长论坛,特拉维夫大学跟南京大学联合建立了一个创业创新中心。另外,建于江苏常州的中以国家级创新合作实验区,现在已经积聚了30多家以色列的高新企业。

  农业技术也是中以合作的重要领域。以色列的农业技术,特别是水灌溉、沙漠化治理、海水淡化等一系列技术,实际上好多年前就进入中国了,在新疆、山东、北京、宁夏、云南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2016年在银川建立了中以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农业技术合作培训中心,在云南大学建立了中以创新中心。在山东建立了中以农业科技生态城。2017年3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来访,出席的重要活动就是中国—以色列科技孵化产业园,这个投资100亿人民币的产业园位于青岛高新区,主要包括能源、新材料、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机器人、智能交通、生物工程、无人机及农业,远洋养殖等产业。

  以色列近几年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安全环境都在恶化,包括跟美国的关系,跟欧洲的关系也在发生重大变化,所以以色列把亚洲市场或者说向东方发展的举措纳入国策,优先方向是跟中国合作,中国也非常重视中以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中国有市场,以色列有创新技术,所以双方是一拍即合,中以科技合作成为两国互利共赢的重要手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中东研究室主任  唐志超)

点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