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德雨:贵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经验启示

作者:雷德雨 2022-12-15 来源:贵州学习平台 次阅读
雷德雨:贵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经验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索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后发地区探索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贵州智慧,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伟力。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科学理论指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根本遵循,贵州坚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探索后发地区现代化发展道路。贵州坚定不移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在生态文明制度和法治建设方面先行先试、大胆创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百姓富、生态美的新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贵州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并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果,为后发地区探索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贵州智慧、贵州模式,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伟力。

二、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是政治保证

  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政治保证。贵州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健全了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贵州在全国率先推出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制,省、市、县、乡四级均由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共同担任总河(湖)长。同时,改革完善党员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制机制,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绿色GDP考评体系,考评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确保生态环保要求落到实处。与此同时,贵州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鼓励基层党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创新,涌现出一批党组织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推动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价值取向

  贵州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中,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建设绿色家园,坚持惠及最广泛人群的生态福利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在经济发展中,把三次产业绿色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有机结合起来,发展绿色经济,让群众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的同时,感受到人居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改革创新方面,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和机制,打造绿色惠民、绿色共享品牌,形成一系列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在脱贫攻坚战中,将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工作两者有机统一起来。正是由于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强化生态宜居,贵州走上了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现实路径

  贵州作出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由于生态资源丰富性与生态环境脆弱性同时存在的现实,贵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路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三次产业的绿色生产力革命,着力发展现代山地生态高效农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既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又实现了环境质量的历史性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贵州实践充分证明,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和路径,坚持树立绿色财富观、资源观、开发观,保持其自然生态、地域人文的特色,优先发展“绿水青山”的内生外联产业,吸引高价值科技产业的入驻,实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兼得。

五、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是根本保障

  贵州始终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贵州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生态文明体系初步形成,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利于保护环境、体现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价值的制度设计,赋予政府、企业、个人等多元主体主动参与环境保护。近年来,贵州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方面,进行了很多制度和法治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贵州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夯实顶层设计、筑牢制度保障,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促进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六、凝聚全社会绿色共识是强大支撑

  贵州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和生态教育力度。一方面建立现代化文教宣传网络,将生态文化和生态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培养公民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确立绿色消费和绿色经营理念,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怀;另一方面丰富生态文化载体,挖掘传统生态文化热爱自然、崇尚生态的朴素伦理价值,发挥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弘扬生态价值观。贵州实践说明,凝聚全社会绿色共识、形成绿色价值观念并使之转化为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行动,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生产和生活中,形成合理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将促进公众的生态责任得到显著提升,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同时也将社会公众力量纳入到环境保护行动体系中,有力推动中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社会共治,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持续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不竭的动力。

  (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党校 )

 

点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