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青: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作者:李海青 2023-05-29 来源:宣讲家网 次阅读
李海青: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明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他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那么,如何理解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简单来看,一是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使命任务的历史方位。我们既要看到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也要认识到新征程上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在这样一个历史方位,我们通过什么道路来实现使命任务?二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使命任务的必由之路。道路明确之后,我们如何推进?三是十一个具体领域,实现使命任务的总体部署。接下来,道路如何坚持、部署怎样落实?四是党的自我革命,实现使命任务的政治保证。这四个方面构成理解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的逻辑框架。

一、实现使命任务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新征程

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我们还面临来自国内外的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新时代的伟大成就

十年来,我们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十六个方面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精辟概括。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以下几个领域的辉煌成就。

第一,经济领域。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稳居世界第二位。这是一个大趋势。

第二,改革领域。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第三,社会领域。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特别是脱贫攻坚顺利完成。从纵向对比看,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解决了几千年中华民族绝对贫困问题。从横向对比看,改革开放以来,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

第四,外交领域。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点、线、面、边,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第五,全面从严治党领域。一方面,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464.8万余件,其中,立案审查调查中管干部553人,处分厅局级干部2.5万多人、县处级干部18.2万多人。可以看到,从党的二十大到现在,我们的反腐力度不减、节奏不变,震慑效应越来越强。

另一方面,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这里介绍一个典故——“窑洞对”。1945年夏天,民主人士黄炎培等来到延安考察。期间,毛泽东同志邀请黄炎培等人到家中做客,在窑洞中长谈了一个下午,探讨了如何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从此延安“窑洞对”广为流传。谈话中,黄炎培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同志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也就是人民参与,外部监督。但从历史实践看,仅有人民参与、外部监督还不够,我们还要深入推进自我革命。为什么?作为一个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49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大党,我们党要敢于直面自身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只有这样,才能把人民的声音转化为行动,才能团结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总的来说,关于“历史周期率”的问题,我们党找到了两个答案,一个是外部的,人民监督,另一个是内部的,党的自我革命。一外一内,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综上而言,新时代十年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在新时代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达到了新的高度,开创了新的局面,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二)新征程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在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任务依然艰巨,等等。在国际,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第一,就社会主要矛盾而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

第二,就生产力而言,就是由粗放式的“要素驱动”走向“创新驱动”。

第三,就分配关系而言,就是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向“共同富裕”。我们过去强调要把“蛋糕”做大,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今天,“蛋糕”仍然需要做大,这个毫无疑问,但更要注重的是把“蛋糕”分好,走向共同富裕。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很大,短期内很难完全改观,但是我们没有退路。

第四,就生态环境而言,就是扬弃“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生态问题,比如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等。这样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而且人们的生态诉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扬弃“工业文明”,进一步走向“生态文明”。

第五,就意识形态而言,就是由批判“错误思潮”到更为重视凝聚“思想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的问题,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敢于向错误思潮亮剑,推动整个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但现在,我们面临了新的问题,就是由批判“错误思潮”到更为重视凝聚“思想共识”。比如,对资本的监管问题。资本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资本的稳定有序发展、健康良性运作可有效提振中国经济;另一方面,资本的垄断和无序扩张也会带来无尽风险。在宣传中,如果片面强调中央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恐致民营资本信心不稳。因此,为了更好推进工作,我们要多多注意凝聚“思想共识”问题。

第六,就公共事务而言,就是由管理进一步走向治理。什么是管理?政府是行使公权力的单一主体。什么是治理?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相关利益群体共同协商,把问题解决好,就是多元主体协商共治。新征程上,随着国家在社会转型中走向治理,政府也要学会协商。这是一种新趋势。

总之,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面对新的发展要求、新的问题挑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正确的道路方向上推进解决。但是,如果走错了路,问题不仅不能解决,风险不仅不能化解,反而会越来越严重。因此,大方向、大原则对了,问题的解决就有了条件和基础。

二、实现使命任务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初探索阶段,我们党提出努力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第二,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初步形成阶段,邓小平同志提出“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第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拓展阶段。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色

第一大特色,人口规模巨大。从世界范围看,到目前为止,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人口约为10亿。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彻底改写世界现代化的进程、版图和态势,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

第二大特色,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在现代化进程中要自觉、主动地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第三大特色,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既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富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在现代化进程中协调实现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大特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注重同步推进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低碳的新型发展道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第五大特色,走和平发展道路。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走的是暴力掠夺殖民地的道路。而我们始终把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其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政治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政治方向;“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应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外交要求。这一本质要求,既有对内,也有对外,而且要长期坚持,如有改变就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变质、变色、变味。

(四)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安排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特别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这也就是说,搞好这五年的发展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

(五)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

第一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第二大原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三大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第四大原则,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第五大原则,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我们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综上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我们自己探索出来的内生道路,其大方向与大原则正确,内涵与要求与时俱进,未来安排明确而可行,因此,我们在前进道路上,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2
点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