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晖:北京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

作者:王晖 2023-08-08 来源:宣讲家网 次阅读
王晖:北京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

三、北京市城市更新发展路径

这一部分,我通过一些实例来讲解北京市城市更新发展路径中的实践。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赋予丰台区的功能定位是“首都高品质生活服务供给的重要保障区,首都商务新区,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的融合发展区,高水平对外综合交通枢纽,历史文化和绿色生态引领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丰台区发展的四大重点区域是南中轴地区、丽泽金融商务区、中关村丰台园区、河西地区。

2018年7月,中国共产党北京市丰台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提出,“在南三环以南、南四环以北、马家堡东路以东、光彩路以西、南中轴两侧7.6平方公里范围内,规划建设首都商务新区”。规划建设首都商务新区,在北京市城市更新和北京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环节。

大红门地区商圈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是当时我国北方地区最大,也是北京同类市场中业态最集中、体量最大的服装纺织品集散地,聚集了45家区域性批发市场,总建筑面积约169万平方米,商户数3.3万多个,直接从业人员9.8万余人。交易总量约占北京地区服装交易总量的70%,地区日均人流量超过10万人,日均货物吞吐量超过2000吨。人流、物流、车流密集,“大城市病”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京华大地各行业各领域认识在统一、行动在加快、变革在孕育——减量+提质,发展动能更澎湃;减量+增绿,城市环境更宜居;减量+更新,空间格局更和谐。

大红门地区的改变,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一个缩影。唯有持续处理好“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的辩证关系,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才能从本质上实现北京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朝阳区在城市更新中创新出独特的“劲松模式”。2018年,劲松北社区引入社会机构,利用社会资本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在试点的两年半时间里,老小区的变化让人惊叹,成熟的“劲松模式”改造经验承载了老百姓家门口的幸福。2021年,劲松街道上线“劲松模式2.0”,以复刻“劲松模式”的形式在劲松北社区未改造区域,继续推进综合改造项目。

2023年2月4日,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的日子。一年来,石景山首钢园区积极推动冬奥遗产赛后利用,把冬奥资源转化成推进产业复兴、活力复兴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感言,“双奥城,这是独一份。首钢大跳台是绿色转型,钢铁产业转型变成了体育产业”。

随着《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首都规划体系的“四梁八柱”已初步形成,首都规划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党中央、国务院的批复共11条,是未来核心区的总纲领、总指南。核心区控规文本共五章76条,是核心区发展、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与具体要求。

我们知道,《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了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其中“一核”即首都功能核心区。首都功能核心区将建设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和人居环境一流的首善之区,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北京篇章作出示范。未来,我们要将这“一核”建设成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为了建设好“一核”,我们要严格落实“双控四降”,让核心区逐步“静”下来,创造一流人居环境。我们的目标是,到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70万人左右,到2050年控制在155万人左右,地上建筑规模控制在1.19亿平方米左右,到2050年稳定在1.1亿平方米左右。

非首都功能谋减量,高质量发展聚增量。在北京市西直门外南路,昔日的动物园批发市场完成疏解闭市,腾退的3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成为代表北京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和首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金科新区”。按照规划,到2025年,这里将成为全国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示范高地;到2035年,将成为全球金融科技制度标准策源地与创新人才首选地。

步入新时代,王府井是首都商业发展的对外展示窗口,也是饱含历史底蕴和人民情感的城市发展里程碑,肩负着艰巨的城市任务、深刻的发展使命和更加殷切的人民期待。《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对王府井提出了“高品质、综合化发展,突出文化特征与地方特色”要求;《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 年—2035 年)》提出王府井地区应成为“展示新时代首都改革开放成果的窗口”。

现在,王府井步行街已经从原来的548米延长到892米,一直向北延伸到灯市口大街;大街周边10余条胡同实现不停车,建成慢行安宁街区;在校尉胡同和王府西街,以往杂乱的边角地变身口袋公园。如今的王府井已经从一条商业街扩展为一个商业街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23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增强抓机遇、应挑战、化危机、育先机的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2017年4月1日,新华通讯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时指出,“站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有21世纪的眼光。规划、建设、管理都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对于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落实城市战略定位,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经济结构,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四、“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及十大高精尖产业

“三城一区”主平台是指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是本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

中关村科学城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原创成果和国际标准。当前,无论创新底蕴、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创新活力,中关村科学城都已具备扛起创新驱动大旗的基础。

怀柔科学城聚集一批大科学装置,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作为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力军和核心支撑,怀柔科学城的各项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

未来科学城打开院墙搞科研,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因未来科学城地处中关村科学城和怀柔科学城连接线上,未来科学城在“三城一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是首都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沿阵地、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承载地、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示范区。未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围绕高端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四大主导产业,从核心技术关键环节上下功夫,在城南地区和京津冀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形成协同发展和共同发展。

2017年,北京公布了《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个高精尖产业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回答了北京未来重点发展什么产业、重点发展什么技术以及怎么发展的问题,为全市产业的新发展提供“路线图”,为北京市高效高质发展的产业升级进程定方向、立标准、指路径。该指导意见选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以及科技服务业十个产业作为北京市重点发展的高精尖产业。在十大产业指导意见中,每个产业的支持政策都设立了具体的任务、总目标及细分目标、保障措施等内容,让资本、人才等创新资源的去向有迹可循,有了明确的“路线图”。

本期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王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12
点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