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晶: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作者:韩晶 2023-11-06 来源: 宣讲家网 次阅读
韩晶: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三)价格方面

价格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消费价格,二是生产者价格。2023年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同期上涨0.7%,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3.1%。虽然作为消费者,我们不希望价格上涨,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价格应平稳有序上涨。价格适度上涨,代表需求活跃。古典经济学强调供给,“凯恩斯革命”之后更强调需求。当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就是消费。

2023年上半年PPI同比下降说明什么?企业经营困境仍然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进一步提振投资者的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要持续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意见》提出很多具体可行的举措。比如,针对民营企业要账难问题,《意见》提出,“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和惩戒制度,将机关、事业单位的违约毁约、拖欠账款、拒不履行司法裁判等失信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若干举措》提出,“加大对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的清理力度,重点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审计部门接受民营企业反映的欠款线索,加强审计监督”。《若干举措》还明确了责任单位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负面清单,《若干举措》提出,“修订出台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业务”。明确负面清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稳定市场预期。

负面清单让投资者明晰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不允许的。投资者只需遵守条目和规定,不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来同政府打交道。《意见》指出:“提高监管公平性、规范性、简约性,杜绝选择性执法和让企业‘自证清白’式监管。”提高监管水平与完善负面清单有着密切关联。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有利于约束政府干预的“看得见的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四)对外开放方面

我国GDP总量自2010年超过日本后,多年来稳居世界第二位。到2022年,我国连续17年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我们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近些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下降。这是我们实现双循环的底气。我们具备实现内部大循环、促进内外双循环的诸多条件,必须利用好大国经济纵深广阔的优势,使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充分发挥。

《意见》提出:“鼓励提高国际竞争力。支持民营企业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向核心零部件和高端制成品设计研发等方向延伸;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中国制造’美誉度。鼓励民营企业拓展海外业务,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有序参与境外项目,在走出去中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更好指导支持民营企业防范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长臂管辖’等外部挑战。强化部门协同配合,针对民营经济人士海外人身和财产安全,建立防范化解风险协作机制。”

(五)产业结构方面

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978年至2021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4.6%上升到53.3%;2021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达到48%,成为拉动我国就业的主要动力。2023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30416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0682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331937亿元,增长6.4%。

制造业是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但是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是未富先衰、未强先拐。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制造业比重应逐步下降,但拐点一般出现在人均GDP达到1.5万美元的时候。我国拐点出现在2011年,那时我国人均GDP只有5000多美元。近几年,经过不断改革,制造业比重逐步回升,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4%,2022年达到27.7%。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伴随着一定比例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在制造业占GDP比重逐渐下降过程中,与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渐增大。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4制造业初宝瑞_副本

在青岛市即墨区即发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加工服装标识图案。(新华社发 初宝瑞 摄)


2023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安全发展。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六)自身建设方面

民营经济是创新的主体,但在创新过程中民营经济也面临一些困境。

第一,传统观念上,企业是生产经营主体,高校科研院所才是科技创新主体。《意见》和《若干举措》都强调了要鼓励民营企业创新。

第二,在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和重大科技决策专家组中,企业科研人员所占比重偏低,企业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决策中的话语权和研发主导权不强。

第三,民营经济存在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若干举措》提出:“将民营企业债券央地合作增信新模式扩大至全部符合发行条件的各类民营企业,尽快形成更多示范案例。”责任单位是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所以,未来民营经济的融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缓解。

第四,民营经济面临创新人才短缺的问题。《若干举措》提出:“赋予民营企业职称评审权,允许技术实力较强的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单独或联合组建职称评审委员会,开展自主评审。”责任单位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打铁还需自身硬”,民营企业自身也有一些问题。民营企业未来能否以更长远的战略目光,以更大的信心和决心投入到基础研究等科技创新领域,形成持久竞争力,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意见》提出,要“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民营企业家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敢闯敢干,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意见》提出,要“持续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引导和支持民营经济履行社会责任,展现良好形象,更好与舆论互动,营造正确认识、充分尊重、积极关心民营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

《意见》提出,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民营企业家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敢闯敢干,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发挥优秀企业家示范带动作用,按规定加大评选表彰力度,在民营经济中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及时总结推广富有中国特色、顺应时代潮流的企业家成长经验。

三、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

未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民营企业家要更加客观地认识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发展环境。

(一)进一步刺激消费

2023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588亿元,同比增长8.2%,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明显高于2022年。但也要看到,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仍待增强,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特别是目前存在消费降级的趋势,很多人宁愿将钱存进银行,也不愿意消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我们要持续促进消费、稳定物价、吸引投资。

刺激消费,是目前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现在的消费复苏很大程度上是疫后复苏。传统经济周期的特征是,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放松的驱动下,投资上升会带来就业上升、收入上升、消费上升,而后是通胀、价格上升,最后导致政策紧缩,这是传统经济周期的顺序。但这一次经济复苏和传统经济周期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消费先行。消费要带动投资,再带动就业、收入、消费和物价。


5消费颜麟蕴_副本

游客们手拿咖啡在延吉市打卡拍照。(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二)提振投资信心

目前,消费确实在上升,升级类消费较快增长,接触型、出行类相关服务消费恢复明显,线上消费占比稳步提高。那么,消费是否带动投资增长?2023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3113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28570亿元,同比下降0.2%。经济增长能否强劲持续,关键看投资。从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到2023年7月发布的《意见》,8月发布的《若干举措》,都在从政策角度激发投资活力,增强民营企业家的投资信心。有投资才有就业。民营经济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激活民间投资,有利于增加就业,从而增加收入。

2023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一般来说,资本市场八年一个周期,2023年是新周期的开始。因此,很多人认为,2023年资本市场会迎来好行情。一是在政策频吹“暖风”的背景下,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都会有明显上涨;二是政府政策的支持起了托底作用。资本市场形成赚钱效应后,消费者从资本市场赚的钱属于一次性收入,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让消费意愿更强。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赚了钱,才能更好地进行投资扩产。

2023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没有提到“双碳”战略和“房住不炒”。“双碳”战略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指针,我们要长期坚持。不提“房住不炒”,是因为针对目前新形势,要适时调整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避免房地产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

(三)缩小收入差距

我国收入差距仍有进一步拉大的风险。2022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733亿元,比上年下降0.2%。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1370元,增长4.7%。平均数的增速高于中位数的增速,说明高收入者收入增长快于低收入者,收入差距在持续拉大。

我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回顾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在1960年的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到2008年仅有13个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其余的国家和地区继续停留在中等收入阶段,有的甚至降为低收入经济体,世界银行的报告由此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没能成为高收入经济体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收入差距过高是制约这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我们就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若干举措》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在城市管理、生态环保、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分别明确不予处罚具体情形。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监督行政罚款设定和实施的指导意见》。开展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中罚款事项专项清理,清理结果对社会公布。”

(四)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第一,从生产端看,中国已经建立了相当完整的产业体系,是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供应链条,在16个制造业行业中,有12个行业是“最长的”全球产业链,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第二,从消费端看,中国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中国市场规模巨大、潜力巨大,前景不可限量,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能漠视。

第三,我们有规模庞大的人才队伍。截至2019年底,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7839.8万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上升到48%,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超过10%,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8.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超过400万人,招收培养博士后28万人。截至2020年底,累计有3588万人取得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初步建立了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未来,民营经济要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加强产品研发、质量、生产等领域的竞争力。

第四,要更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新型举国体制强调将政府、市场和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不论是攻克“卡脖子”难题,还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都迫切需要我们更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技术攻关,在创新发展中占据主动。

四、未来发展民营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要立足国家战略。民营经济的发展不能忽视国家战略,应该更好地融入国家战略,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

第二,要把握时代脉搏。一方面,民营经济要注重科技创新,做好产品研发。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民营经济不能局限于过去的价格竞争,要立足科技创新。另一方面,民营经济要更加理解老龄化社会,推出更多适老服务和产品。

第三,要时刻关注产品升级。在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民营企业要关注消费需求,提供能满足消费需求的产品,时刻关注产品升级。

第四,民营企业家要结合自身特征,做好风险防范和规避工作。

(韩晶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


12
点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