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清: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

作者:李俊清 2024-04-30 来源:宣讲家网 次阅读
李俊清: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

一、国家安全的基本内涵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国家安全内涵丰富,从区域划分有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从范围划分有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从领域划分有军事、政治、经济、粮食、能源、科技、社会、信息、生态等等。

国家安全既是一种客观态势,也是一种主观认知。客观上是指国家不存在外来攻击、侵犯的状态和现实,即国家有能力消除威胁,使国家处于没有危险、不受威胁的状态。但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真正达到这一状态,也就是说,国家只有相对的安全,而没有绝对的安全。主观上则强调没有恐惧感,不担心会有外来威胁。从某种程度上说,国家安全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对国家抵制外来攻击和防卫自身安全能力的感知,判断是否安全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力。在国际社会中,国家安全是一种互动状态,有时候一国的安全是以他国的不安全来保障的,即“安全困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外部压力前所未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

当今世界,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神州大地基本上处于硝烟弥漫、生灵涂炭的战乱之中。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也始终忙于应对各种各样的外部威胁和内部动荡,战争与革命是时代的主题。1985年,邓小平同志根据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审时度势,提出了“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判断,为新时期党和国家制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中国迎来了40多年的高速黄金发展阶段。

但随着中国国力快速增长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和改变,意识形态及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塑与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大国形象的构建,引发了美国统治集团的焦虑,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呼声越来越强,遏制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政坛乃至整个社会的“政治正确”。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当今时代的主题究竟是“和平与发展”,还是“对抗与冲突”?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中国之问,也是世界之问、时代之问。

互助合作是人类社会发展基础,但在地理大发现之前,世界上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之间彼此很少有联系。随着市场经济的扩张,交通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程度越来越强。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更需要中国。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一个世界,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应对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

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英国“脱欧”、美国“退群”、贸易保护主义增强、单边主义盛行,疫情的冲击加剧了“逆全球化”思潮进一步扩散,这是全球化深层次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我们要高度警惕“逆全球化”,尤其要高度警惕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去中国化”。

中华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我们努力争取和平与发展,但也要直面冲突,保障安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绝不退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进入新时代,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是长期存在且复杂严峻的。必须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要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猛药祛疴、重典治乱,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要站在事关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二、维护国家安全,构筑人民防线

(一)意识形态安全

意识形态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性质,决定着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大,东西方意识形态斗争也更加尖锐复杂,美西方对华渗透更加灵活和更具隐匿性,如以现代化之名进行“民主输出”,以文化传播之名进行“价值输出”,披着学术、舆论、网络等形形色色外衣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以及“去中国化”“去主流化”“去价值化”等弱化主流意识形态的错误思潮此起彼伏。

意识形态领域与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党的建设、外部环境等诸多领域的重大风险相互交织,形成联动效应,进一步加大了风险等级。同时,互联网的虚拟性、开放性、自由性、隐匿性、分散性、去中心性等,使其成为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的高发区和前沿阵地。

(二)文化安全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作为国家安全的一个领域,文化安全的前提是保护传统价值,这些价值通过社会领域的精神、道德、历史、宗教等来体现。

(三)国家经济安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过度依靠要素和投资驱动的经济高速增长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如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导致能源消耗过量,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加剧了中国能源供应紧张局面;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扩大;产业结构失衡,供需内部矛盾加大;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43%和12%;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在若干尖端技术和核心领域还存在着“卡脖子”问题,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集中在资源垄断性行业及金融部门;全国市场体系仍未到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状态,市场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等。由此,中国经济必须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和卡点,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国家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粮食安全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想要养活14亿张嘴,每天至少需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中国人口约占全球总人口18%,而耕地面积只占世界9.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约相当于加拿大的1/16、俄罗斯的1/10、美国的1/7、印度的1/2。目前我国已经有664个市县的人均耕地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0.8的警戒线以下。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上,适宜进行大规模、高度工业化开发的国土面积只有约180万平方公里,扣除必须保护的耕地和已有建设空间,今后可以开发的只有28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陆地国土空间的3%。而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每年将保持1个百分点左右增长,每年新增城镇人口在1400万左右,按人均100平方米建设用地计算,每年需要新增140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保障“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一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二是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

(五)能源安全

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匮乏,技术可开发量分别约为36亿吨、6.3万亿立方米,仅占全球总量的2%、1%,2021年,石油、天然气产量分别达2亿吨、2053亿立方米,据此测算,储采比分别仅为18年、30年,化石能源储备难以支撑可持续发展需要。面临最突出的结构性风险是石油和天然气高度依赖进口。2021年原油进口比重达72%,连续四年超过7成;天然气进口比重达45%,较10年前提高2倍。同时,我国进口石油80%以上来自中东、北非等地区,区域冲突接连不断,地缘政治极其复杂。无论海上运输还是陆地管线,均存在“卡脖子”风险。其他如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锂资源对外的依赖度高达85%,铜和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均在80%以上。国际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而在“能源政治”日益强化的今天,能源已经被“武器化”。

(六)医疗安全

2022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6亿人,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降至27.7%,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长到78.2岁。但医疗资源整体不足且分布不均衡、服务体系不完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许多地区和人群中依然存在。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共79.6万人,仅占全国总卫生人员的5.9%,却兜底着近5亿农村人口的医疗服务。其他如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双向转诊、公立医院改革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公共卫生领域的问题主要有:传染性疾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慢性疾病威胁上升,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医防割裂重医轻防等等。

(七)网络与数据安全

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74.4%。但从技术来看,全球13台根服务器,美国独占10台,而其他3台分别在英国、瑞典与日本,中国则一台没有;中国互联网的若干核心设施和技术,还不同程度依赖国外进口,在操作系统使用、专用芯片制造和大型应用软件开发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从内容来看,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网上渗透与反渗透、破坏与反破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尖锐复杂。相比传统媒体,网络具有跨时空、跨国界、信息快速传播、多向互动等特性,对现实社会问题和矛盾具有极大的催化放大作用,极易使一些局部问题全局化、简单问题复杂化、国内问题国际化,给国家安全带来挑战。

近年来如信息泄露、信息窃取、数据篡改、数据删添、计算机病毒等网络安全事件频发。在数字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下,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是国家重要资产和基础战略资源。随着数据价值的愈加凸显,数据安全风险与日俱增,数据泄露、数据贩卖、数据跨境流动等数据安全事件频发,为个人隐私、企业商业秘密、国家重要情报等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八)金融安全

金融安全事关经济社会稳定大局。我国金融体系自身还存在风险,如宏观杠杆率有所抬升,房地产业带来地方财政、金融机构和居民三重金融风险,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跨境支付仍严重受制于人,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中,人民币占比远不及美元。如果美国操纵对我国关闭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国际清算银行(BIS)、CHIPS和FEDWIRE等美元结算通道并实施长臂管辖,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尚无力支撑我国国际贸易的结算任务。

(九)生态安全

中国幅员辽阔、海陆兼备,自然资源丰富,但适宜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面积仅有180余万平方公里,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陆地国土空间的55%,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条件不均衡,布局性、结构性矛盾突出:

第一,自然生态空间过度挤压,总体缺林少绿(全国平均森林覆盖率为23%,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草原超载过牧现象较为严重,湿地开垦、淤积、污染、缺水等问题比较突出,近海生态恶化趋势还没有得到全面遏制。

第二,土地沙化、退化及水土流失不容忽视,全国水土流失面积295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3万平方公里,因农田过度利用导致土层变薄、酸化、次生盐渍化加重和有机质流失的情况分布较广。

第三,水资源短缺,海河、黄河和辽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均在70%以上,一些地方河流开发利用已接近甚至超出水环境承载能力,部分区域水生态系统受损严重。

第四,生物多样性面临挑战,中国约20%的脊椎动物(不含海洋鱼类)和10%的高等植物面临威胁,外来物种入侵事件频繁发生,对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本土物种基因构成威胁。

第五,城乡人居环境严峻,一些城市空气质量超标,部分区域灰霾污染频发,部分河流和湖泊的污染物入河(湖)量超过其纳污能力,部分地区城乡饮用水水源存在安全隐患,土壤点位超标率也比较高。

(十)太空、海洋、核安全

太空是新时代国家安全空间的高边疆。目前面临着卫星频轨资源短缺,太空碎片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太空军事化、武器化愈演愈烈。

中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6500多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海岛问题、海上划界问题、海洋资源开发问题突出。

中国是核能与核技术利用大国,商运核电机组53台,在建核电机组23台,在建机组装机容量连续保持全球第一。全国共有核技术利用单位6.7万家,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中国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实现核能持久安全和发展。

(十一)自然灾害与事故类灾难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重、灾害风险高。除了现代火山活动外,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类型在我国都发生过。截至2019年,我国32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灾害的高风险区。21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0亿元,因自然灾害每年大约有3亿人次受灾。

(十二)社会安全

我国社会当前正处在快速转型过程中,社会矛盾呈现出多元性、复杂性、群体性等特点。从矛盾主体来看,表现为由于利益分化而导致不同群体的相互博弈;从技术手段看,网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矛盾主体在表达诉求的过程中,往往故意采取激化矛盾、诉诸冲突的方式,以引起轰动效应求得解决。

(十三)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

进入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民族地区发展迈上新台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相对突出;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趋势不断增强,但影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因素仍然复杂多样;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不断巩固,但民族领域意识形态斗争仍然尖锐复杂;反分裂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但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所谓“民族问题”对我国遏制打压变本加厉,实现边疆长治久安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12
点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