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平:牢记使命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

作者:张小平 2024-05-28 来源:宣讲家网 次阅读
张小平:牢记使命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5·17”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时代需要构建什么样的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怎样繁荣和发展具有中国气派、中国品格、中国话语体系的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三大体系”建设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是一篇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闪耀着具有真理力量的光辉文献。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2017年5月,党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之后,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党的二十大都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发表八年来,哲学社会科学的五路大军在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的五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面对新时代国内外环境的新形势新变化,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遵循“5·17”重要讲话精神,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不辜负新时代新使命。

一、  新时代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5·17”重要讲话中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

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出现了很多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这个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墨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奠定了人类几大重要文明的基础,也一直影响后世的人类社会。

公元14至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文化运动。短短两三百年间,在政治、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但丁、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莎士比亚、托马斯·莫尔、康帕内拉等一批文化和思想大家。人们在提到文艺复兴时,往往会引用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的一段评价:“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公元17至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产生了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爱尔维修等一大批资产阶级思想家。启蒙运动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发生的重要语境和时代背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都以启蒙运动作为直接前提。可以说,没有18、19世纪欧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到隋唐佛学、儒释道合流、宋明理学,经历了数个学术思想繁荣时期,产生了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严复等人把眼光转向西方,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中体西用”,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西方哲学社会科学被翻译介绍到我国,不少人开始用现代社会科学方法来研究我国社会问题。特别是十月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社会。许多进步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必须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必须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要把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同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为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提供理论和学术支撑,为谋划国家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持。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应为解决世界难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着力回答“时代之题”,积极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推动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在变局中把准方向、赢得优势提供有力支持。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有力批判了“西方中心论”,为有效抵御西方文化霸权、构建国际文化新秩序作出了理论贡献。自20世纪初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优势、信息优势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单向度的文化扩张,将“西方化”的文化价值观“输出”到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形成以西方文化价值观为基础的国际文化秩序,借此维持其在国际上的文化霸权地位,导致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受到巨大冲击,文化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自21世纪以来,随着新型经济体的崛起,世界经济的重心开始从传统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转移,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推动各国民众以平等、友善、互助、合作的精神展开交往、交流、交心,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共处、文明互鉴。这样的文化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互动,这样的努力势必开启一个国际文化格局的新时代。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使命。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用中国理论来回答中国问题,用中国话语来解读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必须立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语境,主动把历史与现实、故事与道理融合起来创新叙述范式,把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作为叙事对象和叙事支点,通过学理化研究、融通性构建、跨文化共情、实证化叙事讲好中国故事。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的理念。新时代,只有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的理念,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获得丰厚滋养和力量源泉,才能真正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以回应和解决人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使命,深入人民群众当中,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讲清说深谈透,把人民创造的经验总结提炼升华,围绕人民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提升理论说服力,增强社会凝聚力。

12
点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