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红: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回答新时代文化之问

作者:刘江红 2024-06-13 来源:宣讲家网 次阅读
刘江红: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回答新时代文化之问

三、体用贯通的文化实践:“七个着力”重大要求

习近平文化思想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精髓,不仅从理论创新上提出如何发展文化,也指出了文化实践要怎么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在九个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且每一个方面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是坚持思想理论指导,不断坚定全党全国人民信仰信念。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时代新人。三是主流舆论氛围清朗清新、昂扬向上。四是艺术创作持续繁荣,推出精品力作。比如,《觉醒年代》《山海情》等,不断成为年轻人喜欢的主旋律作品;《人世间》《父母爱情》也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等持续地在观演市场上绽放。精品力作的出现,不断提高了文化产品供给的价值和品质。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果丰硕。博物馆不仅成为青少年的打卡地,也成为很多年轻人进行时尚消费的地方。我们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创造出了大量国潮产品,而这些国潮产品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活”了起来。六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从广播电视“村村通”,到“户户通”,再到如今强调“人人通”,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善。七是文化产业创新创造活力迸发,发展强劲。数字文化产业新的业态不断孕育新消费、创造新场景。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能够带来新的能量,持续与各行各业进行融合。八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绘就了“诗”和“远方”的美好生活。工业游、康养游、冰雪游、水系旅游等,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旅游新形态。九是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七个着力”,即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七个着力”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工作成果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实践路径。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层面,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重要的概括。“明体”,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新的文化使命“是什么”的明确,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基本理论问题的透彻阐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达用”,是对如何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清晰回答,勾勒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方略和路线蓝图。

从“七个着力”的基本维度、内在结构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内容包括文化领导论、文化道路论、文化社会观、文化能力观、文化价值观、文化发展观、文化使命观。

(一)文化领导论: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

一是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开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把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的重大政治责任。

二是坚持“一盘棋”思想,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系统、有力、高效的大宣传格局。

三是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不动摇,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二)文化道路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二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动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源源不断提供启迪思想、振奋精神,激发人民群众干劲。那么,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老百姓愿意听、听得懂的内容和作品十分重要。比如,乌兰牧骑队员们,就是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三)文化社会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探索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拓宽广度。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化,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对于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度具有深刻意义。

二是挖掘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延伸深度。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些价值尺度既是百姓生活的指南,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三是深化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研究,提升高度。中华文明的特质和形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创造,要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通过对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的研究,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文化能力观:提高新闻舆论“四力”

一是新闻舆论传播力。新闻舆论传播力,是指新闻舆论传播到达覆盖面的大小,其核心是传播到达面的问题。传播到达面具体包括地域覆盖面、文化覆盖面、人群覆盖面、民族覆盖面、国度覆盖面、语言覆盖面等。此外,一些传播要素也是提升传播力的重要方面,比如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理念、传播态度、传播技术、传播平台、传播方式、传播渠道、传播符号、传播形态、传播手段等。我们要让新闻宣传走入人心、贴近生活。

二是新闻舆论引导力。要加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传播的引导、加强对文化自信传播的引导、加强对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引导、加强主流媒体对非主流舆论的正面引导。

三是新闻舆论影响力。新闻舆论的影响力主要是指新闻舆论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要着力提升新闻舆论的国际竞争力,加强我国新闻舆论在国际舆论场的话语权建设。

四是新闻舆论公信力。新闻舆论要取得公众的信任与认可,必须做到报道内容真实,对热点新闻事件的评论分析客观到位,报道时效性强,报道态度沉着冷静等。同时,要加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自觉抵制虚假新闻及各种谣言的报道与传播,加强对数据新闻、算法新闻、推送新闻、智能生成新闻的舆论风险管控。尤其是在互联网空间,信息传达快速并不等于准确,因此加强新闻舆论监督也是提高新闻舆论公信力的重要内容。

(五)文化价值观:塑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一是探索中华文化源流。研究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渊源,解锁历史密码。我国已经开展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从一件件文物、一段段史实中解读中国历史密码,同时展现了中国历史对于世界历史发展的独特贡献。

二是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管理和公众感知,赓续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纳入其中,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大基础性工程,建设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中华文化素材库成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是拓展中华文化载体。通过更多现代化手段构筑广阔覆盖、全面触达的文化场景,让数字化和智能化赋予中华文化新的时代生命。

四是活化中华文化资源。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价值,活化利用,创造新业态、新消费、新模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活力。现在,我们大力倡导“文化+”,让文化与制造业、农业、科技创新、社会管理、法治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和精神在现代生活中发挥时代价值。

(六)文化发展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就包括思想理论、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各文化领域建设和发展。

一是提高文化供给质量。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优化产品结构,推动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迭代升级。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当前,文化和旅游融合催生了大量新业态。比如,赏花经济成为各地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方面。在文化供给上,基于网络技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丰富,人们可以在网上看到超高清演唱会,也可以多角度看到户外音乐会。

二是丰富文化供给形态。要创新产品样式和表现形态,实现供给和需求的精准对接,让文化供给跟得上时代发展、跟得上群众需求。我们能够看到,群众对于文化产品的新需求,也激励了文化供给形态的创新创造。比如,微短剧已经成为文旅宣传的更优载体。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的《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指出,2024年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浙江、北京也专门出台了相关政策来促进微短剧与文旅融合。一些微短剧还融入了苏绣、宋锦、缂丝等非遗文化。这些新的形态和新的模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荧屏生活,也让很多文化旅游目的地通过微短剧在游客心中“种草”。

三是拓展文化供给主体。加强群众性文化传播载体建设,建好博物馆、美术馆、文化艺术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促进人民群众积极主动融入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国有文化单位创作、生产和服务能力提升,鼓励社会团体和民间机构在合适的领域积极发挥作用、释放更多能量。

(七)文化使命观: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一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国际化语言和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充分展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二是强调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要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让我们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做时代新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刘江红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


12
点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