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我的哲学家

作者:冯晓虎 2019-01-22 来源:中国干部学习数字资源中心 次阅读
超越自我的哲学家

  大家好,今天我们讲老庄和尼采的自我超越。一般而言,哲学家都是认为自己创立的这个哲学体系是天底下最好的,是你们无法超越的。我超越了之前的所有人,但是我是不可超越的。虽然他不见得一定要说这句话,但是通常他是这个意思,否则他也不会来做这个事情。老庄和尼采的超越就非常有意思,他们的超越不仅要超越其他人,连自己也要超越,这在世界史上的哲学家中并不是非常多的。所以我们觉得它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专门把它提取出来给大家讲一下。

一、老子的“超越”

  首先讲老子的超越,我们通常会认为强的人才可以超越弱的人,强的人要压倒弱的人。到今天为止,我们人类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大家还是这么认为的。可是两千多年以前老子就反其道而行之,他告诉大家弱比强还要强,我们看这一段文字叫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就是讲为什么天地可以长久呢?是因为天地不为自己的存在而考虑。你什么时候见着天说,我想当一个部长所以我先把别的局长干掉。天地根本不会有这样思想。地也是这样。说地为了让自己变成全宇宙最好的地,所以我们把别的宇宙的星球全部干掉。地也不会有这样的思想。

  老子说为什么天地可以长久呢?正因为他们从来不替自己着想,所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遇到任何事情先把自己放到后边去,最后的结果其实是它超越了别人。外其身而身存,不为自己这个身体的存在而考虑,反而会活得比较长久。所以正是无私的人,才是最大的私。就是私是最好的德,其实我们自己在平时生活中都可以明白这一点。如果我们朋友中有一个人,他总是首先想到别人,他老是把自己往后摆,其实绝大多数人是愿意跟他做朋友的。如果我们有一个人,他啥事都先把自己放在前头,所有的事情他都要占便宜,他都要在别人前头。这样的人是不会有人拿他当朋友的。我们做领导也是一样,比如说我作为一个院长,我宣布我就不凭博导,我也不评优秀工作者,我啥好处都不要,那所有的老师就会比较佩服我,就比较配合我的工作。如果我天天去跟下头的人去争,这次我是院长,你是一个副教授,我们俩都要上正教授,只有一个位置,我先上了。甭管你这个理由说得再漂亮,大家都认为你是因为当了院长,占了这个便宜,你才当上正教授的。这就叫后其身而身先。

  老子还专门举了一个例子,他说道,晃兮忽兮,什么都看不见,你看见那个地方好像有东西,好像有个道,你仔细看其实那个地方并没有成形体的东西。所以道到底是什么呢?到最后大家也不知道道是什么。庄子说道在尿溺,就是在大小便中。但是他也没说大小便就是道,他是说大小便中含有道的原则。

  但是老子和庄子这个道家,都举了一个例子,就是世界上哪种事物是最接近于道的,类似道,其实不是,但是它接近,是哪种呢?水。所以叫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于道。水接近于道,为什么接近于道呢?因为它对万事万物都有好处。对植物、动物而言没水是不能存活的,善利万物。但是水从来不跟大家争什么,它永远待在大家不愿意待的那个地方。夫唯不争,故无尤,水就像我们君子治国的一个榜样,如果君子治国能达到水的程度,不要跟大家争。你不要跟大家争,就不太容易自私自利。所以众人就不会怨恨你。

  我们现在当官的,比如郭伯雄,不是说把他们家里抄开一看,地窖里头成百上千瓶的茅台,他根本喝不着。他到任何地方去,人家接待他,都给他喝茅台,他实际上这一辈子都有茅台喝。但是还要弄一千瓶茅台在自己地窖里头,贪污所得。最后一场空,全给抄没了,自己还身败名裂。所以水善万物而不争的,其实我们当领导的也应该听一下这个课,我不是说我讲得有多好,其实我讲得很烂,我本身也不是所谓研究老子和庄子的专家,我也不是研究尼采的专家,我只是自己有这么一点心得拿出来给大家共享。

  但是我们社会上无论哪个行业的人,其实读一点《老子》读一点《庄子》,读一点哲学,一点坏处都没有。你把这个东西贪污了,搁在地窖里头,纪委一来查你,你赖到赖不到,最后身败名裂。其实这些东西你也没有享用到,这个我们已经有很多文学作品说了。问题就是道理一说大家就明白,并不等于你在遇到人家给你一百瓶茅台的时候,你可以坚决不要。其实我现在也掌握一些资源,我也给人家发听课费、报告费,我确实遇到过给他钱不要的教授,其实我在很多小圈子里头我都说过,我今天在大圈子里头我就不要讲,这个好像是有点过分,而且我也没有征求人家被说的人的意见。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确确实实碰到过少数坚持不要钱的教授,有的是说我根本就没做啥你给我钱干嘛。有的是他做了啥,他也不愿意要钱,他说我做了这件事我很高兴,我要钱干嘛,反正我的钱够用。我个人对这样的教授是非常的崇拜的。当然他们也不需要我崇拜,我的意思室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在我的心中激起了敬佩。如果你作为领导你善利万物而不争,老是给大家好处,给大家增加工资,给大家增加奖金。可是你自己一分钱都不拿,你也不贪污,绝大多数人一定是敬佩你的。这个道理一说大家就明白,但是能否办到,很难说。

  我们一般社会上是老实人吃亏,精明人得利。据说今天在北京如果说称赞某人老实,实际上等于说他是窝囊废,现在说人老实等于骂人。但是我们从很多事例都可以得出来,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到最后得利的多半还是老实人。即使这个聪明人有时候通过各种手段占了一点便宜,第一个他可能是蝇头小利,但是你得到的可能是万世骂名,第二个是可能你真正贪到大便宜了,最后中纪委就来找你。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老实人得利。我们现在十九大开了之后,我估计这个原则我们党还要进一步发扬光大。

  所以可能下一步大家要争取做个老实人,对自己反而比较有利一点。我们经常讲得是一个俗语叫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是道家对大家的要求是你要有意识的无心插柳,这个是非常困难的。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个大家很容易做到。就是我有一个柳枝,我往这儿一插,我也没管它,其实我也没有指望它长成多大的树,结果我明年来一看,居然长成了一棵大树,这叫无心插柳柳成荫。道家的要求是有意识的无心插柳,换一句话说,你插这个柳在那儿,你是有意识的,但是你不要指望它长成多大的柳荫,结果它反而后来可能会长成很大的柳荫,而且你也不要到处去跟人家说这个柳树长成这么大是我的功劳啊,要是没有我的话,不可能有它。这个才叫做水善万利,这个才叫做有意识的无心插柳。大家仔细琢磨这一句话,这句话是我提出来的,一般人不容易做到。所以经常有人说,《老子》是一部讲无为的书,无为就是啥都不要做,所以我干嘛要看这个书。这种人是不懂老子的人。

  《老子》是一部专门讲超越的著作。老子的入世是为了出世,而老子的出世也是为了入世。所以为什么国外的有的研究军事理论的专家,他把《老子》看作是胜过《孙子兵法》的一部伟大的兵书。其实整个《道德经》你看起来它是在讲无为,实际上他讲的是争胜,只不过他争胜的手段跟大家不一样。通常争胜用的手段就是你看我胳膊比你粗,你听不听话,你不听话我就给你一拳。这就是美国现在干的这个事,我们抛开他自己做的那个事情是否正确,单说他做事情的方式而言。而中国文化的精髓正好跟这个相反。实际上中国文化当中当然也出了很多糟粕,也是干这个事的。但是它的精髓是什么?中华文明的精髓是内省,就是我先内省自己,我先丰富自己,我先强大自己,让自己强大到什么程度呢?强大到你不得不向我学习的程度。那你既然向我学习了,就证明你比我落后。

  宋朝老说唐宋唐宋,老觉得中国唐宋是最强大的王朝,唐朝不要说了,有几个武功比较厉害的。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本身是当兵出身,可是你去看宋朝,宋朝几乎一部历史一直就是被周边的蒙古,金等少数民族包围着的,简直是一部丧权辱国史。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岳飞,还被他们杀掉了。宋朝不是一个烂王朝,怎么唐宋并称呢?但是宋朝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宋朝做了一个文官体系,这可能是亚洲甚至世界上最早建立的。但是我们那个时候在亚洲是远远领先于亚洲其他国家的一个文官治理体系,正是有了这个文官治理体系,才使得当时中国治理的如此之好,以致清朝入关之后,要求所有的满清的人来学习中原的文明。为什么?他好不容易把中原文化征服了,证明应该让中原文化全都听满清的那一套啊?其实是因为他发现了中原文明的统治制度远远强于满清的野蛮的落后的愚昧的统治制度。

  为什么后来我总是这么讲,当然很多人他不理解我的意思,他老觉得我是阿Q精神。我就讲你们看中国的地盘,最早就是中原这几个地方,河南、陕西黄河流域。实际上那个时候我们现在云南,新疆,江浙,在最开始都是蛮荒地带,不要说北京了。北京那个时候简直就是谁犯了错误,才把他罚到北京去。可是这些蛮族都来进攻,甭管他们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他们要是失败了就变成中原文化的一部分了。问题是他们就是战胜了中原文化,到了最后他们都逐渐变成了中原文化的一部分。我经常开玩笑说日本,他他打不过中国,即使打过了,他也没什么好,他打过了最后他也变成中国。日本八年抗战,我们惨胜,这个当然是我们现代历史上一部非常悲壮的抗战史。但是如果日本打胜了,我觉得他过个三五百年,日本可能会变成中国的一个省。因为中原文明的能力太强了,他可以融化一切跟它不同的文明。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我们要让日本来征服中国,当然不同意了。我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所以说不用以为我是支持日本来征服中国的,没有这回事。我只是假设这种情况。为了证明什么?中原文化的强大。而这个正是我们中原文明,中国文明,中华文明的精髓。实际上这个精髓很大部分上讲,我个人觉得其实并不是儒家,这个是实际上是道家的。

  所以老子还举了例子,他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听起来很悖于常理,他说你兵太强了,实际上你就要完,你这国家要完,你这个树木长得太高大了,最后就会被砍伐。后头这个大家很明白,谁要去做家具,你去砍木头,你会砍一个这么细的树吗?没用,他做不了家具。你必须得去看那个粗壮的树木,所以你看树木粗壮了,它就会被砍掉了。反过来说兵强国灭,就有很多人不理解。实际上在世界文明史上,兵强则灭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我跟那些美国伟大的人交往的时候,我都跟他们讲,你们要学一点中国哲学,不要以为你们有11个航空母舰舰队,你们有最强大的空军,你们有伟大的潜艇,你们的原子弹可以把世界毁灭好几十次,你们就觉得美国是永远的王朝,千年帝国了。不会的,兵强则灭。我以前说这个没有人相信我,但是我今天不妨在这儿再说一遍,可能就是在我死了之前,我们能看到美国的分崩离析,就像苏联的分崩离析是一样的。我们到时候看看我的预言会不会实现。

  老子说,人其实很简单,我们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等到死了之后尸体就是僵硬的。草木生长也是一样,春夏的时候草木都是很柔弱的。到了冬天它就枯槁了。坚强者,死之徒,你硬了就证明你死了;而柔弱者,很柔弱的这些东西,生之徒。道理很浅显。

  他还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任者有力,自胜者强。这个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只不过并不是老子的话而已。你把身体锻炼好了,把人家打败了,这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你有了足够把对方打败的实力,可是你可以忍住自己不出手,你才是真正强大的,自胜者强。我们中国在南海就是这样。很多网民都讲,打打打,菲律宾算什么,越南算什么,马来西亚算什么,不听我们的话,我们现在有歼-20,派去轰炸他们就完了。你不要说战端一起,百姓涂炭,这事我们都不要聊。

  单说我们中国现在在南海的军事实力远远超过周边国家,菲律宾总统公开讲,你们打得过中国吗?你们要开仗你们去打呀,说他那些坚持要开仗的部长。可是我们依然可以按捺住自己不使用军力,这个是最不容易的。换一句话说你当领导的,你的下属有人不听你的话,甚至很不听你的话,甚至到处去告你,你完全有机会抓住他的缺点,批判他。但是你从来都不这样做,这才是真正的强大。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我有实力我忍住,我不回手打你,看起来我是柔弱的,实际上是我战胜了我自己内心想当面给你一拳,打的你满脸花的欲望,而一个能够战胜自己心理欲望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自胜者强。

[MARK][MOREPAGE][/MOREPAGE][/MARK]

二、庄子的“超越”

  老子的哲学就是我不仅要超越你,而且我要超越我自己。我们看看庄子是怎么谈超越的?

  这是《大宗师》中很有名的一段,叫《撄宁》。

  “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他这个地方主要讲的是怎么去教一个人,让他达到得道的地步。我先教他七天,这个时候他就可以外天下,就是不关心天下的事,置身于天下之外。七天之后能外物,就是世界上的事情,万事万物我已经不感兴趣,女朋友男朋友钱房子我都不关心。九天之后能够忘生,就是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的生命我也不考虑,我什么时候死,我怎么才能不死。你能够外生,能够遗忘自己的生命,不考虑自己的生命,你的心境就可以朝彻。朝彻就是像朝阳一般清新明彻。你的心情朝彻之后,就能见独。独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个道。朝彻才能够见独,你才能够领悟到道。你如果能够领悟到道,你就能够无所谓古今,不受古今的限制,超过了古今的限制,你就外生死,你就可以无所谓生死。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杀生者就是杀死了生的概念的人,他就无所谓死。翻成现代汉语就是你把生抛弃了,其实你就无所谓死。生生者不存,就是你特别留恋生命,结果你反而可能比较容易短命。所以道无不有所送,无不有所迎,无不有所毁,无不有所成,这就叫作撄宁,撄宁就是摒弃外部世界万事万物的纷扰,能够保持心境澄宁,这个事没那么容易做到,但是实际上也没那么困难。现在有好多人说要练瑜伽,有的人练走火入魔,老跟我说,半夜十二点在我们家阳台,我坐在那儿,盘腿坐着我就可以接到什么方向来的气。实际上你其实不用练任何东西,每天睡觉前休息十分钟,盘腿坐在自己腿上,啥都不想,就像给精神洗了一个淋浴。你就会非常舒服,你入睡也没有问题,你的睡眠质量也会提高。大家可以试一下,这个方子还是比较管用的。就是你不要受到世界万事万物的纷扰。你不要总是一到睡觉时候就考虑我这个教授怎么没评上,我这个处级怎么又没上去,或者我还是没有发财,这个股票我今天为什么不买。你不要想这些,其实这些都是身外之物,没意义。当然是在你的基本生活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如果基本生活都有问题,你就要去奋斗。所以庄子的道是超越所有的我们现在已知的顶峰的。

  看这段话,非常有道理,非常不容易懂,但是非常有名,所以我想跟大家来共同温习一下。

  阴阳相照相害相治,四时相代相生相杀,欲恶去就于是桥起,雌雄片合于是庸有。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实之可纪,精微之可志也。随序之相理,桥运之相使,穷则反,终则始;此物之所有,言之所尽,知之所至,极物而已。睹道之人,不随其所废,不原其所起,此议之所止。这是《则阳》中的一段,尤其是前面刚开始这一句话是非常有名的。它讲得就是,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相辅相成的。比如阴阳,没有阴哪有阳。一会儿阴要强一点,一会儿阳要强一点,有时候阴又伤害阳,有时候阳又伤害阴。就像四季一样,如果没有春,哪有夏呢?欲念、憎恶、离弃、靠拢是一样的,雌雄也是,有时候分开,有时候相依。庄子说过一段祸福相生的话。我们中国历史上有很有名的一个故事就是塞翁失马,你丢了马是个坏事,可是你的马跑了,你的儿子就不会被征去当兵,所以对你而言就变成一个好事。可是后来马回来了,你的儿子去当兵了,这是一个坏事。而且他还受了伤,腿瘸了,回来了,这是一个坏事。可是正因为他受了伤,腿瘸了,回来了,所以你还有个儿子。如果他腿没瘸,他说不定在战场上就死亡了。这就是祸福相生。

  所以我们中国文化是特别强调,在得意的时候,你要内敛;在不得意的时候,你不要失去信心。因为祸福相生,你得意的时候要明白,可能你离倒霉就不远了。而你倒霉的时候,不要老是垂头丧气,恨不得自杀。因为人倒霉倒到头,你已经最低了,你就不能跌的再低了,你只可能再重生再起来了。我们说其他的这段文字比较抽象,大家不太容易记住。但是祸福相生大家可以记住。大家记住我的话,得意的时候要内敛,不要太得意,其实没啥,当了局长当了部长也得死,马云刘强东也得死。得意的时候,你要内敛;倒霉的时候,你要顶得住。我记得刘强东当初也是很穷的,好像干过类似快递员这种很辛苦工资又很少的工作。如果他那个时候感觉很不快乐,跳河自杀,哪有今天的刘强东呢?

  我们老说人盖棺而论定,只要我还没死就不见得我输给你了。何况说我们现在经常碰的是,你盖棺还没有论定。康生就是,死的时候评价是很高的,最后变成个阴谋家,中国共产党开除其党籍,这辈子啥都不是了。所以我们记住祸福相生。我们学一点老庄哲学,对于我们保持撄宁,澄宁的心境是非常有好处的。而一个有了澄宁的心境的人,是不会被任何人束缚的。

  我们看一下庄子对学者的超越,就是在那个阶段其实认识字的人,是非常了不起的。那个时候的学者也是非常尊贵的。可是庄子不这么认为,他说“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不可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实际上庄子是不看中书的,虽然他自己是一个写书的人,他们当时主要还是针对儒家。儒家那个时候就开始野蛮扩张,就开始霸占所有的宣传管道。那个时候写书是很困难的,都是刻在竹片上,然后拿绳子把竹片连起来,等于一个竹片一个竹片的看。大家现在在古书店里头看到有仿造那种的,他们是用毛笔写在上头的,而最早是刻在上头的。所以看书就是一个一个竹片的看。韦编三绝说的就这个事。你读书多的,把韦编即连接竹片的绳子都磨破了,把那绳子磨断三次,叫韦编三绝。这段话意思是说,世人都看重这个文字和书,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大家认为它是贵重的东西,实际上并不是真正重要的。就是我们说的,世界上的人都比较看重形、色、名、声,这个色指的是颜色,世界上的五颜六色的事物。其实他说形、色、名、声并不包括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实情的那个东西。所以智者不说,说者不智,真正知道的人他并不喜欢到处去讲,到处去讲的人其实并不见得真正知道。比如像我这种人,经常到处去讲。其实我并不是真正知道,我也承认这一点。所以庄子他个人作为那个时代的一个大学者,他实际上是看不上学者天天玩味文字的。

  他下边就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很多人知道,但是非常有意思。“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斲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斲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斲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这是《庄子》这部著作中《天道》篇讲的一个故事。非常有意义,我们中国成语中不徐不疾,得心应手,就是从这段文字来的。轮扁,那个时候车轮,是木头做的,不是我们今天的铁的轮毂,外头是橡皮轮胎。齐桓公是春秋霸主之一,他在大堂上读书,做轮子的在下头砍车轮。结果就上来跟齐桓公唠叨,他说齐桓公看的书是古人之糟粕,你看这些书没意义。齐桓公就很烦,说我这个当国君的坐在这儿看书,你上来唠叨啥,你给我说出道理来,说不出道理我就把你砍了。轮扁就说,我自己砍车轮,砍这个动作不能太慢,慢了之后这个车轮做好了也不坚固。也不能太快,太快了,你就砍不进去。所以要不徐不疾,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手上顺力而且还要应于心,而这个奥妙我没法告诉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他也不能通过我嘴上跟他说,而得到这个奥妙。这个像禅宗中讲的,他不能用语言文字来传授禅,禅完全是师傅跟徒弟会于心,以心相传,而不是以口相传。所以轮扁说,你想想古人,不是都已经死了嘛,古人既然已经死了,你还能够得到他的所谓的奥妙吗?所以说你现在看到的都是古人留下的那些东西,原则上说起来,实际上相当于古人的糟粕。

  庄子在他的时代,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名士,楚国国王都要请他去当宰相,他坚决不去。但是这个有名的人,他实际上看不起跟自己同时代的那些所谓的学者对文字的孜孜以求。他觉得你们完全是书虫,没有可以推行的可能性。因为你们那些东西都是糟粕。两千多年之后,鲁迅写了一个孔乙己,孔乙己说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实际上鲁迅跟庄子是完全一样的,他非常反对这种所谓的学问,你说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我都不会写。我还有一次专门翻字典去查了一下这四个字是怎么写的,我当时是查清楚的,但我现在又忘了。就是我告诉你,茴香豆的茴字是有四种写法。这实际上是一种学问。我的态度没有他们那么强烈,就是我觉得你要去做茴香豆豆,茴字有四种写法,这种学问也OK,只要是你自己开心,你觉得这样我很好,也OK,反正你也没有妨碍别人。但是你不能说你反过来说,你做的这种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这种学问才叫学问,人家做的其他的学问都不是学问。这事我就不赞成。我就觉得老子和庄子的学问比这种学问要高一万倍,虽然我也承认你那个东西可以称之为学问。

  所以在《应帝王》中,庄子就说了这一句话,这几句话我觉得是非常有名,其中最有名的是无为名尸。“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无为名尸,无为谋府就是不要让你自己成为名誉的一个寄生的地方。说得太漂亮了。我今天当一个教授,这种事情见得太多了。我认识一个德国的教授,他是一个很有名的学问家,各种头衔多之如麻,但是他还希望要来一个名誉博士。我就跟他讲,你都已经有三个doctor的荣誉了,还希望再来一个名誉博士,你的名片上都写下来了,你已经是博士教授了,你还要怎样?他就是希望要博士博士博士,名誉博士、教授。这是非常好的一个人,是我一哥们。我也很佩服他的学问,但是我当时碰到这个事情,我就在想,他这个的典型就是争为名师。我们讲尸位素餐讲得就是这个,行尸走肉。你要这么多名誉干嘛,不要成为名誉的寄生所在,不要成为谋略的场所。无为谋府就是你不要整天去争取那些无穷无尽的名,你争得完吗。全世界200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给你一个名誉博士,你名片上写得下吗?无为谋府,不要成为谋略存在,你那个大脑里头全存在着一些谋略,怎么样去争权夺利,你还能干嘛呢?你告诉我说,你可能因此成为一个伟大的学问家,我就不相信。但是你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是可能的。

  知识就是力量,此语出自培根。大家认为培根很伟大,其实培根从头到尾是一个叛徒,是一个小人。谈到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一点都没错。所以我总是说,我们评价一个对人类的历史有推动的人,我不要去看这个人怎么样,而要看他给历史贡献的思想和功绩。其实爱因斯坦后来也是无为名尸,他死的时候,大家不知道他的骨灰撒在哪儿了。为什么呢,他不愿意有哪个地方有一个爱因斯坦的墓碑,大家来看。他说,你与其来看我,不如去看我的书。因为他知道他足够有名了。

  凡是这些玩命争权夺利的人,一般争得都是蝇头小利。一个大国之君想给人类做出贡献,而你这个副教授争当正教授,不是一个格局。所以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知主。你不要成为智慧的那个主人,不要一天到晚去追求智慧。体尽无穷,而游无朕,潜心地去体验真源,自由自在的游于无朕,自由自在的在人世间漂游,并且不留下踪迹,非常非常好。我们要是经常看看这些东西,其实我不是说我也啥都不争,其实我也经常争,所以经常很苦恼。但是看看这些东西,我就明白了,其实也无所谓,我自己心情会比较平复下来。所以读哲学不是读给别人看的,你也不是为了显得自己智慧而去读哲学。读哲学是一个最实用的生存技巧,它可以让你保持心情的愉快。虽然你可能很倒霉,但是其实你也明白倒霉其实也没什么,那么这样子起码你在活着的时候,不会郁郁寡欢。

  那么我们说庄子超越知识分子,他是不是就不追求智慧了呢?其实也不是。只是他说的那个智慧他说的那个认识,跟人家完全不同的。在《大宗师》中间庄子是这么说的。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这段中最重要的是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其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意思就是,我们人通常是用你已经知道的知识去推断,去熏陶,去得出你还不知道的知识。而且这个过程一直进行到你死亡。不要中途停止,这个就是知之盛,知识的最高峰就是这个。我们今天一直在说终身学习,终身学习就是你并不因为60岁退休,65岁退休,你就可以去天天去跳广场舞了,不是这个意思。你可以一直都在学,而一直都在学的人比较不容易得老年痴呆,比较容易提高自己老年生存的质量。所以哲学是最实用的科学。学哲学啥用都没有,现在学哲学的人连工作都不好找。但是你可以活得比较幸福。

  所以庄子和老子是一脉相承的,他们追求的是无用之用。什么叫无用之用,我们教育孩子都这样,你要好好学习,你不好好学习,以后你就变成一个无用的人,你就要饿死。问题是我儿子就说我为什么要饿死呢,我爸这么有钱。我就没办法反驳他,因为我虽然不是很有钱,但是他可能一时半会儿也饿不死。所以我儿子坚决不学实用的,他现在要学化学,我就拿他没办法。有的人跟我说,现在学化学不好找工作,可是我一看他学化学这么开心,我干嘛非要让他学德语。我本人是搞德语的,我很希望他子承父业,但是他不愿意学德语怎么办呢?难道我要拼命的让他来学德语,让他一辈子过得不开心吗?所以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注重于用自己更有用来超越别人的有用。你的德语说得好,我的德语说得比你的更好,我的德语说得跟德国人一样。我三十年以前我就说过,你的德语说的跟德国人一样有啥厉害的。德国人将近1个亿,你语言说得比人家好,你可以当一个很好的翻译。又怎样呢?我不是说一个好的翻译不好,那个很好。我只是说德语说得比德国人更好当然很厉害,但是没有厉害到冠绝天下,你一说这句话,天下的所有的事就没得说了。我现在还经常被誉为德语说得比德国人好呢,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很不得了的事情。但是我可以用德语跟德国人讲老庄,我觉得这个事情很厉害。

  东学西传,所以庄子是用无用来超越有用。他说那个无用的东西其实比有用的东西更好,我们一般人不太理解了。《人间世》里有一段话:“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为什么这个产漆的树,它会被砍被割呢,正是因为它身上有这个漆可以让人用。对于人来说,漆树产的漆对人有用,所以人会去砍这个漆树,如果你没有漆,你对人没用,会去砍你吗?

  再比如说,我们中国有一句话叫自古红颜无好命。其实每个男的,只要正常都喜欢看美女,但是你仔细去看历朝历代的真正的大美女,下场多半都很惨。为什么?正是因为你长得漂亮,所以造成了你的下场不美好。这个不是我歧视女性,这是一个历史现象,事实存在,我本人也不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我只是拿这个事情来说这个道理而已。如果长的没那么漂亮,你可能就嫁个老公,生两个孩子,一辈子幸幸福福过到底。你们去看我们现在所谓的剩女,经常都是,大部分都是长得又漂亮,挣得又多,身材又好,工作能力又很强,找不到对象。我们经常碰到德国人说你们这中国人简直瞎了眼了,这么好的女人居然都没有人娶。很大的一个原因当然是没有男人敢娶,就觉得我压不住她。问题是你男人为什么要压住女人呢?可是反过来说一个美女她也不愿意嫁给一个不那么优秀的男人。这是双方面的。 长得没那么好看的女孩子她反而可以比较容易得到幸福的生活,因为她对生活的期望比较低。而长得很漂亮的大美女其实经常下场很惨。这个不光是中国有这个事,古今中外到处都是这种事。举这个例子大家就可以比较容易理解无用之用。而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我对人不产生好处,所以人家也不会来算计我。所以我会过得比较好,我会比较善终,就这个意思。

  所以老庄的哲学说到最后,其实老庄就是说什么都不要跟人争嘛,第一个我做不到,第二个我觉得这没意思。这是完全没有明白老庄的哲学。老庄的哲学讲得是用无为来战胜,用柔弱来战胜,用无用来战胜。金庸说,到了最后要在武功上战胜你的死敌,特别简单的办法就是你活得比他时间长。这件事情跟武功的高下有关系吗?毫无关系。所以老庄的哲学实际上是天下争胜哲学之最大,我认为他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争胜的哲学,入世的哲学,它并不是出世的哲学。如果老庄真的要出世,那连书都不用写。你既然要出世了,看破一切了,还写啥书。从这个意义上讲,很多大和尚都没有看破,或者不是真正的看破,你要看破了,你啥都不用写。

  我们原来有一个很有名的中法翻译学家,他把《红楼梦》翻成了法语,据说翻译的非常好。因为我的法语不行,所以我不能评判,但是据我看到的一般的评论都说它翻得非常非常好。这位翻译学家到了老年老有领导去看他,他也不拒绝领导来看他。但是到了老年的时候,领导到他家去坐了,他坐在这儿接待领导。领导在这儿坐着说了半天他不接话,或者接的很简短,后来领导就慢慢就不去了。后来人家就问,这个领导来了,你也开门接待了,你干吗不说话呢?他说,我觉得没什么可说的。我就觉得他变成了哲学家。所以不管这个人他的法语《红楼梦》到底翻的怎么样,反正他给我的震撼是非常大。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我这么大年纪了,名声也足够,我也啥都不需要了,我觉得没什么可说的。可是有很多的地位像杨老先生这样的人,锱铢必较,争权夺利,吃相之难看,我简直都为这些人悲哀。我觉得你这么大年纪你都看不穿嘛,你都比我大好几十岁。我说的这个意思并不是说要禁止大家怎样,反正你开心就好,你觉得这样很好就很好,反正我不一定做得到最后杨老先生这个。我觉得没什么可说的,不一定,因为我喜欢喝酒,一喝酒就觉得话很多。但是我是说老庄的哲学他就有这个意义在里头。老庄的哲学说我是比你弱的,我弱到你永远都无法战胜我。我觉得这个应该成为我们中国的国家哲学,尤其是在我们中国国力现在如此强盛,而且眼见得会越来越强盛这种历史背景下,更应该给人类历史,给人类文明立一个跟美国不一样的例子,跟欧洲的历史强国,崛起的历史强国不一样的例子。

[MARK][MOREPAGE][/MOREPAGE][/MARK]

三、尼采的“超越”

  对于尼采而言,超越是他的哲学的基础和主题,尼采的全部学说就是在于否定之否定之否定之否定。他永远在否定,他没有肯定的时候。我相信他要活得足够时间长,他连超人都要否定。尼采哲学的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人类的发展文明历史发展,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是一个永不停顿的过程,你只要任何时候在那个地方停顿了,你说我是最牛的,从此之后后无来者。这个时候你这个学说,你这个哲学就死亡了,你这个文明就死亡了。因为一定有超过你的文明继续在往前走。所以因循守旧肯定自己,在尼采的哲学字典里头是没有的。它永远在超越,超越是它的主题。大家知道尼采最高的理想形象就是超人。可是什么是超人?

  尼采说人类是要被超越的,为什么呢?因为人类超越了类猿人。先有类人猿,然后有类猿人,有人类。既然人类超越了类猿人,就一定有一个超人超过人类。我们不能说人类是整个地球历史上,整个宇宙文明史上唯一的最高的生命,从此之后再也不会发展了,没有这个事情。

  那么超人是什么呢?《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序篇三中讲,超人是大地的意义,他说人是一条不洁的河,而我们必须要变成大海,为什么要变成大海呢?因为大海是海纳百川,这个百川中有一川是人类,人类是一条肮脏的河,但是因为我的海足够大,所以我接纳了这条肮脏的河,我也不会变得肮脏。首先说人类为什么是一条不洁的河,这个地方说的人,特指的他处的那个时代的基督教徒,他从头是反基督教徒的。基督教认为我们有原罪,末日审判,然后在精神上要去赎罪。我们人是有两次生命的,第一次生命是在大地,我们有现在的肉体,我们现在吃东西,活着。这个是肉体的生命,我们肉体生命生下来的时候就承受了原罪,所以我们在整个肉体生命的过程,我们必须要赎罪,那就要少吃东西,少欲望,然后把钱都献给教会。如果你做的好,你死了之后,你就获得了一种精神生命,这种精神生命就升到天堂。如果耶稣说你是一个善人,你就上了天堂,如果你干了很多坏事,那么你就会下地狱。耶稣就说请你下地狱,那你就下地狱。其实你有两条命,第一条命是在地面上,这个是肉体的生命。第二条命是天堂或者地狱的那个生命。

  尼采说超人是大地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他说根本没有后头那个精神上的生命,第二条命是没有的。人类只不过就是有肉体这一条命。而且也用不着基督耶稣来给判断你是否有罪,大地的意义讲得就是肉体。

  然后他告诉我们为什么人类会被超越?他说,人是一个桥梁,而不是一个目标,他要强调人类。为什么说人类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个桥梁呢。我们刚才讲了这个链条,类人猿,类猿人,人类,超人。作为类猿人他就是类人猿到人类之间的一个桥梁。因为类猿人通过类人猿这个桥梁变成了人类。尼采说,人类才能有超人。所以人类也只是一个桥梁,是一个链条的一节,它是连接类猿人和超人之间的一个过渡物种,他不是文明的终点。我觉得我们这些学过达尔文的进化论的人,或者说知道它的精神的人,其实一秒钟就会被这个理论说服。大家肯定可以想象,我们人类不可能就此就停止了,当然我们也有可能被机器人替代了,那是另外一回事。总而言之人类是会发展的,可能几万年以前,我们是类猿人,几万年之后我们变成人类。再过几万年咱们会发展成什么样,就以人类文明现在这种发展速度,那不得了啊。

  现在已经,人工智能马上要成为一种现实的人类灭绝的威胁。施瓦辛格演的那个电影,说到了后来人类都被机器人打到地下了,躲到地下去了,要不然就会被机器人全部杀死。这个我们是当科幻电影看的,大家不要以为这件事情是永远绝对不会发生的,这东西很难说。我觉得现在还不会,现在的人工智能,它还不会自我复制,它不会学习,它不会发展。但是现在我们全世界的围棋高手已经下不过机器人了。也就是说在这一个角落上,其实人工智能已经超过人类了。任何技术的发展,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在一个小的地方发生的。我们最早时候的汽车是木头做的,是推着跑的。现在汽车已经变成人类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为什么所有的美国电影里头都有汽车追逐的镜头,是因为这个东西可以吸引观众。为什么可以吸引观众?因为汽车已经变成了欧美社会文明的一个本能。

  就像我们说女演员一定要长得好看,为什么呢?因为男人喜欢看美女,这是一个本能。你找一个很不好看的女演员,她要成为一个名演员就非常不容易。像梅丽尔·斯特里普这种,她要费很大的劲,她要演技非常精湛才可以。但是杨幂票房就是好,为什么呢?因为粉丝就去看。他就觉得我看见这个人,她长得好看就好,我就值当花这点电影票钱,是一个道理。所以尼采说的人类是会被超越的,一点错都没有。

  他说人类是一根系在兽与超人之间的软索,一根悬在深谷上的软索。往彼端去是危险的,停在半途是危险的,向后瞧望也是危险的。战栗或不前进,都是危险的。那你到底要怎样呢?其实你只有往前走,虽然往前走也是危险的,但是你在往前走的过程中,你就将变成超人。因为只有超人才能继续前进。人类之伟大处,正在它是一座桥而不是一个目的。人类之可爱处,正在它是一个过程与一个没落。人类对于文明的发展的意义在于什么呢?就是在于它会没落,然后在它的这个培养基上变成了,出现了超人,这才是人类存在的意义。我爱那些只知道为没落而生活的人,因为他们是跨过桥者,我爱那些人,他们不先向星外找寻某种理由去没落去作牺牲,却为大地牺牲,使大地有一日能属于超人。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尼采的一段话。最后一句话是,我爱那个人他不保留精神的任何一部分给自己,而欲整个得成为他的道德的精神,这样他在精神上跨过桥。人怎么才能够变成超人呢?因为你要在精神上跨过桥。跨过哪座桥,跨过人这座桥。人是连接超人和类猿人之间的一座桥,当你在精神上跨过桥的时候,你就不是人类了,你是超人了。

  所以人类在尼采画出的这个超越的链条,这条链条在什么地方,第一个是虫,第二个是猿猴,第二个是类人猿。类猿人,人类,再往前是超人。尼采的这个超人他在德语中的原文叫übermensch,可是它在英语中被翻译成superman,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译。因为superman实际上是,它不是超人,superman是,比如我们现在的超市,英文叫supermarket,其实超市并不是超过一般的市场的那种市场。它实际上是一个连锁的,在欧洲超市都不是很大。所以德语中的这个übermensch,我认为应该翻成overman,就是,它是比一般的人要高的人。über是个介词,它在德语中相当于英文的over。当然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不强求大家接受。

  这个地方要指出的是,尼采的笔下的超人,并不是英雄,这个有他自己的文字的注释。他在《看,这个人》中《为什么我写出如此优秀的作品》这一节里说,还有些博学的笨牛因此猜测我是达尔文主义者,还有人甚至认为他在推行英雄崇拜,他对此事完全否定了。没有这个事,他的超人不是英雄。而且超人也不是尼采所指的那种超越的主体。超越的主体既不是超人,也不是人。超越的主体是生命,生命将要用柱石和阶梯将自己建立在高处,他将遥望远方,遥想幸福之美。因而他要高迈。之所以我们可以从类人猿,类猿人,人类到超人这样一点点往前超越,不是因为类猿人,不是因为人类想超越类猿人,是因为生命要超越自己,生命推着类猿人发展到了人类,这个要超越的主体,它不是类猿人,是生命。第一个我觉得在这个地方用的文字超级美好,比他的诗要好多了。第二个我认为他说的这个非常有说服力。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是生命要寻找它的意义。说人生就是生命,人生是一个个体,是我冯晓虎的一生,你的一生,他的一生,这叫人生。生命是所有的生物后边的那个主体,那不是一回事。

  他下面就讲说因他要高迈,因为生命要高迈,要 往上走,也就需要阶梯以及不同的阶梯和攀登者,生命将上升,上升地超越自己。所以在尼采那儿超越的主体是生命。他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自我超越中间专门说过这一 句话,生命其实自己泄露过这个秘密,就是他要超越自己。这个文字大家,我们可以来自己看一下。

  那么什么是生命呢?我们刚才讲超越的主体不是人,也不是超人,而是生命。生命就是不断的从自己的身体里抛弃将要死灭的东西。说的也非常的好。因为我们生下来的时候,我们是年轻的,朝气蓬勃的,后来慢慢就像我这样子,眼泡子很大,活的很不自在,然后再往后,可能就是痴呆症,最后就死亡。但是我死亡了之后我的一部分,或者我的一部分基因在我的儿子身上继续往前延伸。你要把生命作为一个主体的话,实际上我只是一个工具而已。我对生命起到的作用结束了之后,生命就把我抛弃了,我就死亡了。可是这个生命继续往前走。这个生命怎么往前走的呢,他就随着我的儿子的生命继续往前延伸。所以尽管我们个体在不停的出生和死亡,生命本身是不停的往前延续的。我觉得尼采说得太好了。

  尼采的超越,它的具体操作层面是怎么解决的呢?这写得非常的精彩。精神三变。精神三变是什么?就是人类的精神是怎么变成骆驼,又从骆驼变为狮子,最后从狮子变成婴儿。最刚开始的时候人类的精神是骆驼,因为精神面对很多艰苦的事物,必须需要一个坚韧负重的骆驼,来驼着这个精神往前走,走过荒漠。这是骆驼。然后就在这个荒漠之中发生了第二种变形,在这个地方精神变成了狮子,他是把所谓基督教之前的那些,那个人类精神的发展,那个时候大家都是,精神都是很艰苦的,生活也很艰苦,所以把那个地方比成荒漠,然后精神驼着人类往前走,到了荒漠之中的时候精神变成了狮子,狮子指的就是基督教。基督教攫取了自由,使自己成为荒漠之王。然后这个荒漠之王,就开始对他的最后之神做决斗,这个最后之神是神之巨龙,绝一死战。这个巨龙就是基督教的那个精神的那个整个的结构组织,从前被尊称为主人与神的巨龙。它的精神是什么?巨龙喊着你应该,但狮子却说我一定要。什么叫你应该,就是你应该这样做,这样做,这样做。你应该赎罪,你应该把钱都捐给教会,然后耶稣就会拯救你,你就上天堂。而狮子就是人类留存下来的人类精神,他说我一定要,我一定要什么,我一定要继续发展,我不能停止在这个荒漠里头,老是听你这个巨龙的支配。

  这是尼采的就是思想的精彩部分,当尼采写到他的精彩的部分之后,他这个语言简直就是,这个地方我给大家念的都是译文。我这个是取的老的译本,同济大学有一个研究尼采哲学的孙周兴教授,他的那个文字翻得比这个好,但是最好的大家应该去看德文的原文,比诗还好。

  我们先看看这个,叫做你遍布于其途径上,灿烂如金光,无数的鳞片覆盖在这兽身上,每个鳞片上闪耀着金光。你应该,这个指的是什么?基督教对大家的压迫。数千年来的价值闪烁于每片磷光上,巨龙中最强威的龙说,一切事物的价值在我身上闪烁着。创造新价值,这项工作即使是狮子也不能完成。但为了新的创获而争取创造本身的自由,这点狮子的威力是可以做到的。创造本身的自由,并给予神圣的否定,为责任而神圣的否定,为此,我的兄弟们,狮子是需要的。从前被视为最神圣的你应该,如今却被发现只是一种幻想与武断,从往日为人所爱好的当中攫取自由,狮子是需要这种攫取的。就是讲人类的精神跟基督教对人类精神的压迫,这个是巨龙,人类的精神是狮子,两者在进行决战。在西方的文明中龙是一种怪兽,在我们中国的文明中,龙是一种吉兽,我们中国人老说是龙的传人。所以他用那个龙来象征基督教的这种对人类精神的压迫,而用狮子来象征人类精神本身匍匐前进的那种顽强。但是告诉我的兄弟们,连狮子都不能做到的,婴儿能做什么呢,掠夺的狮子为何必须变成婴孩。最后他给了一个答案,他说婴儿是天真烂漫,易于遗忘的,他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游戏,一个自转轮,一个初始的运动,一个神圣的肯定。

  他认为婴儿是一个神圣的肯定,肯定生命的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讲起来,我儿子就相当于超越了我,超人就超越了人。超人超越人就体现在人会死灭,但是在他死灭之后,他会创造一个婴儿,而这个婴儿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是一个神圣的肯定。所以说精神三变中的骆驼,代表人类必须要服从基督教的意志,身背你应该之沉重的负担踯躅前行。而狮子意味着人类学会自己做出决定,就是刚才我们说的那个我一定要。婴儿代表我们通过五光十色的生命之后最后勘破了尘埃,心灵重归明镜之台,进入一个神圣的肯定,一个全新的开始。

  《老子》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在尼采提出人类最后的出路,人类超越的开始,是在婴儿那个地方开始的,一个神圣的肯定。之前两千多年,中国的老子就问过我们,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如果我们一个成年人能够屏除我们所有的这些杂念,所有的这些欲望,而让自己的精神达到像一个婴儿那样澄宁,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我们现在看不到的东西。所以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对于这三个哲学家的超越说法的一些简短的介绍。

[MARK][MOREPAGE][/MOREPAGE][/MARK]

四、叔本华

  我最后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叔本华,是因为叔本华是尼采早期进入哲学的精神导师。尼采最后跟叔本华完全决裂了,专门写了一本书就是去反对叔本华。但是叔本华的哲学确实对尼采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有非常大的影响。

  叔本华是1788年到1860年生,是德国的悲观主义哲学家代表。什么叫悲观主义哲学家呢?我们往下看。

  叔本华跟尼采有相似之处,他从小就十分孤僻,不愿意跟同学玩。他17岁的时候就体会到生存的痛苦。叔本华后来去过印度,所以他觉得自己的精力,跟佛陀年轻的时候的经历是一样的。就是很年轻的时候,本来是应该只关心美女帅哥,其他都不关心的,这个时候他就看到了疾病、衰老、苦痛和死亡。这也是造成佛陀突然一下子离家出走的因素。王子不当了,一定要出去流浪,出去给人家传教,他突然发现人生是这样的痛苦。

  叔本华是一个非常狂妄的人,他写这个哲学的时候,他说他的哲学会震撼整个欧洲。可是他写的书跟尼采一样,根本就卖不出去。他后来在柏林洪堡大学当过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讲师,结果那个时候黑格尔哲学在德国大行其道,变成国家哲学。他就说黑格尔哲学还没我好呢,所以他把他自己的课跟黑格尔的课排在同一个时间,就是正面跟黑格尔对战,结果死得很惨。因为黑格尔的课爆满,他的课从来都没有超过三个学生。结果他不是愿堵服输去跟黑格尔认错,在黑格尔那儿分一碗粥喝,结果他就离开洪堡大学。而且说我的书是写给后人看的,现在的人都太笨,看不懂。他28岁就写出代表作《意志与表象的世界》。那个时候他就说这本书是给全人类写的,不是给德国人写的,而且以后有成千上百本书会用这本书作为它的依据,会引用这本书。可是出版十年,大部分最后作为废纸卖出,他就很愤慨。他那个时候说过一句话,当一头蠢驴去照镜子时,你不可能在镜子里看见天使。意思就是德国人太蠢了,他们根本看不懂这本书。他说要么是我配不上我的时代,要么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他的意思当然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当时大家认为这个人是个疯子,就是一个狂人。大家都不理。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爆发了精神危机,那个时候他突然看到叔本华居然几十年以前写过这本书,这个人是天才。而且特别有意思的是,后来黑格尔的哲学就慢慢失势了,没人听了。结果那时,洪堡大学又开了一门课叫叔本华的哲学,不是叔本华自己开的,是后面的人开的,结果修这门课的越来越多,最后叔本华的哲学把黑格尔的哲学排挤出了洪堡大学。在叔本华死后他的哲学终于战胜了黑格尔的哲学,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黑格尔本人当然没有看到这个,但是叔本华等于是在死后复了仇。

  叔本华的文笔也是非常好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起来,尼采实际上也是继承了叔本华的文笔。他虽然不是跟叔本华学的,但是他们两个在这个方面蛮有师徒的传承意味的,只不过尼采后来不承认自己是叔本华的学生。

  叔本华最基础的思想是唯意志论。他认为人生就是痛苦,你生存意志越强,你越想活下去,你就越痛苦。要摆脱痛苦就只能抛弃自己所有的欲望。而且他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就是你的知识越多,你就越敏锐,而越敏锐的人就会越痛苦。所以天才总是最痛苦的。我老讲天才就是神经病,天才就是疯子。

  死亡最后终会战胜我们所有的雄心壮志,但是我们仍然热衷于追求最后必然会变成一场空的那些所谓的人生目标,功名利禄。叔本华就讲,就像我们把肥皂泡尽量吹得久,吹得大,虽然我们明知道所有的肥皂泡最后都是要破的。非常形象,小孩特别喜欢吹肥皂泡,其实肥皂泡是要破的,但是肥皂泡吹出来多好玩啊,五颜六色,这就是我们人生追求功名利禄最后的一个写照。为什么我们人生注定是痛苦呢,因为我们是人,我们就有欲望。想打电子游戏,想看手机,想买iphone,想看帅哥美女,帅哥美女凭什么要理你呢,最后你只能说我有钱。可是你钱哪儿来呢,你不得去挣嘛。哪那么容易挣钱。所以人类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有意思的是你这个欲望只要得到满足,马上就会感到空虚。正如钱钟书《围城》所说,婚姻就是一座围城,外头的人就想进去,里头人想出来。现在年轻人跟我说,冯老师我找不到对象,冯老师你给我介绍个男朋友。我说介绍给你干吗,介绍给你,你就爱上他了,然后你嫁给他,三年之后你觉得他是你的地狱,那有啥好。

  所以只要是你的一个愿望得到满足,你马上就会感到空虚,这是第一个痛苦。第二个是你一个愿望得到满足,你马上会产生十个新的欲望。没有女朋友的时候想有女朋友,有了老婆之后,想最好再有几个美女也围着我转,有了几个美女之后最好还有几十个美女。我们看到有的贪官,据说情妇有一百多个,就是这么来的。所以欲望无穷无尽,满足却转瞬即逝。一个欲望得到满足,你买了一个iphone6,你很高兴。可能高兴半年,你就玩腻了,这又出iphone7,你就把iphone6扔了,你去买iphone7。大家不要认为这种有了老婆想找一个女朋友这种人就很卑劣,我有了一个iphone6,我还要想去买iphone7就很正常。实质上是一样的,就是喜新厌旧。喜新厌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但是同时它也会带来痛苦。叔本华是强调痛苦那件事情。所以人只要是有欲望,就一定会痛苦。如果不想痛苦,你就要杀死自己的欲望。问题是你是人,你就有欲望,你不可能没有欲望,你就是当和尚,你不得还得吃斋饭嘛,你吃斋饭还有个吃饱了没吃饱之分呢。所以说他的结论就是,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

  所以人生的最后两种恒定的成分,最粗大的主线第一个就是痛苦,第二个就是无聊。你当然无聊,你也痛苦,所以说到底人生是痛苦。满足只是特别暂时的。你们不相信,赶紧去找个男朋友或者找个女朋友,你看看你过了两年三年,你再来听我这课。我老说少时夫妻老来伴,真要做到不容易。所以叔本华讲,一切生命在本质上就是痛苦。所以他的结论是,我是人,所以我必然痛苦,你如果不是人,你就不痛苦。

  那我怎样才能消除这种痛苦呢?叔本华说只有两条路,第一条路就是通过涅磐达到忘我。因为叔本华去过印度,他专门就为了这个事情,去过印度,学过佛教。他认为佛教中的涅磐对于治疗我们人生的痛苦是一个灵丹妙药。因为我本人对佛教不是特别清楚。我不知道这个说得是否有道理。总而言之叔本华认为这是第一个药方,这是根本的解脱。

  暂时的解脱是什么呢?哲学和艺术。通过学习哲学,你可以摆脱人生的痛苦,起码是暂时的摆脱,你学那会儿你也摆脱。或者说在艺术上对于美的关照,你可以暂时的忘我,你达到忘我,就忘记了痛苦。这就是为什么说,有的人有时候去看一个画展,一个高级的画展,比如说西班牙大画家戈雅的画展之类的,看完之后,他出来之后会很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他在里头得到了暂时的解脱,他忘记了人生的欲望,他完全沉浸到那个艺术中去了。

  叔本华不仅对尼采有影响,他对萨特这些人都有影响,他被称为存在主义哲学的教父。瓦格纳是一个非常狂妄的人,他很多人都看不起,可是他把他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献给了叔本华。法国作家莫泊桑称他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梦想破坏者,而我们中国的国学大使王国维也深受叔本华的影响。叔本华影响了很多人的,包括尼采。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打倒了很多人,但是他本人根本就不是按照悲观主义的哲学的路子去生活。他特别不悲观主义,经常去豪华餐厅吃饭,谈了好多次恋爱,经常跟人争吵,而且据说还很贪婪,就是人家的钱都想赚。他脾气很暴躁,有一天有一个女裁缝,年纪很大,在他的门外跟朋友聊天,可能声音比较大,叔本华就大发雷霆。居然上去就把这个女裁缝给扔下楼去了,结果这女裁缝摔成终身伤残。法院就判他必须按时付女裁缝生活费。这个女裁缝本来年纪就很大了,又摔了,按理说活不了多长时间了。可是这个女裁缝居然拿着叔本华的钱就活着,坚持不死,坚持了二十多年才死。叔本华简直烦死了,但是没办法,按期给她付生活费。这个老女裁缝死那当天,叔本华在账本上,他自己专门有一账本,记我给了人家多少钱,人家欠我多少钱。这个账本上记下Obitanus,abitonus,这是拉丁语,意思就是老妇死,重负释。我终于不用给她钱了。而且叔本华虽然满世界谈恋爱,但是他终身未婚,脾气太暴躁又太怪。

  特别有意思的是,叔本华很狂,尼采更狂。以后我们还要说尼采狂到什么程度。叔本华这么狂,可是最不买账的就是他妈。他妈是一个著名的女作家,他们家住在魏玛,魏玛是歌德席勒的文化之城,当时歌德和席勒都住在魏玛,所以说歌德和席勒,那就是德国文学史上的万年老大和万年老二。他妈跟歌德席勒关系都很好,是很有名的一个女作家。他妈就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叔本华是天才,不相信的原因非常的奇葩,因为他妈认为一个家庭不可能出两个天才。就是他妈认为我自己就是天才,所以我儿子不可能是天才。后来两母子就彻底吵翻了,叔本华就离家出走,从此不回他母亲的家了。他不回母亲的家之前跟他妈说,你记住,将来有一天历史记住你是因为我。那个时候大家都觉得他是一个不孝之子,今天叔本华的这句话应验了。实际上大家现在经常提起叔本华的妈是因为叔本华,而不是因为说叔本华的妈而提起叔本华。

  而尼采比叔本华还要狂,他后来专门说过,他说我为什么要说上帝死了,理由更加牛,他说世界上没有上帝,因为如果有,我将无法忍受我不是上帝。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冯晓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