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生动记录了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大成就,承载着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心怀“国之大者”、解答治国理政“怎么看、怎么干”的新实践新探索,浓缩着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进展新成效,标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新思考新贡献。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交流“读懂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这一主题。
一、为什么要读懂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2月3日至2022年5月10日期间的讲话、谈话、演讲、致辞、指示、贺信等109篇,分为21个专题。
第一个专题是“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内容包括《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的必由之路》四篇文章。
第二个专题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其内容包括《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等四篇文章。
第三个专题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其内容包括《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等五篇文章。
第四个专题是“坚持敢于斗争”。这也是我们党总结百年奋斗历史所得出的重要经验之一,特别是面对今天这样一个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要把敢于斗争鲜明地提出来。
第五个专题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无论从个人、单位、社区乃至整个国家的角度出发,都深切感受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容易。对此,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第六个专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知道,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逻辑链条。其内容包括《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需要说明的几个重点问题》《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五篇文章。
第七个专题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在说我们要怎样发展、建设现代化,其中的两个关键字就是“高”和“新”,也即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理念。总之,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其内容包括《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等五篇文章。
第八个专题是“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其内容包括《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等七篇文章。
第九个专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我们国家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离不开改革开放。面对包括逆全球化在内的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我们更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第十个专题是“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政治上,我们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部分。
第十一个专题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内容包括《实施好民法典》等三篇文章。
第十二个专题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其内容包括《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等六篇文章。
第十三个专题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其内容包括《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等五篇文章。
第十四个专题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第十五个专题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其内容包括《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等三篇文章。
第十六个专题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其内容包括《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大安全格局》《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切实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等四篇文章。
第十七个专题是“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其内容包括《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把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不断推向前进》《共同创造祖国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伟业》三篇文章。
第十八个专题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放眼全球、全人类,我们能够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一个理念已经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同。
第十九个专题是“完善全球治理,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于治理,我们不能独善其身,也就是在国家治理之外还有全球治理。
第二十个专题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其内容包括《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等三篇文章。
第二十一个专题是“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这一部分强调的是党的自我革命,也就是刀刃向内、反腐败斗争、党史学习教育等内容。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涉及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国家经历的很多重要事情,比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们集中全力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尤其是打赢关键的脱贫攻坚战,增添了我们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勇气;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抗疫斗争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开展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活动,有力彰显了党心民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等等。
关于读懂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我们要以《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通知》的两段话为指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复杂局面,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世界作出的最新贡献,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出版发行,对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团结奋斗、勇毅前行;对于帮助国际社会及时了解这一重要思想的最新发展,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认识,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MARK][MOREPAGE][/MOREPAGE][/MARK]
二、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篇幅不长,但内容非常丰富,有五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加深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认识;二是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伟大功绩的认识;三是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和根本要求的认识;四是加深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重大意义的认识;五是加深对在新征程上夺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胜利的信心和决心的认识。
讲话宣告了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总结提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四个“庄严宣告”,即: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在党的历史上,我们先后制定了三个历史决议:一是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党以后特别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了结论,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致,增强了全党团结,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创造了充分条件,有力促进了中国革命事业发展;二是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前党的历史,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了评价,特别是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分清了是非,纠正了“左”右两方面的错误观点,统一了全党思想,对推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更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三是2021年11月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共有七个部分。前四个部分分别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际上,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历史就是按这样分成了四个时期。第五个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也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第六个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也就是“十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第七部分是“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决议》在最后发出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三)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自此,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之一。
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将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宣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对团结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要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搞好这5年的发展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
现代化,是整个人类世界的一种现象,一般认为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的,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第一次现代化;二是由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转型的第二次现代化。现在,我们就身处这第二次现代化的转型大潮中,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知识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开始投入到生产过程中,扮演起更为重要的角色,推动人类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型,比如创新型国家、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绿色化等概念的出现。
相应的,中国式现代化也具有五个鲜明特征:一是人口规模巨大,所以我们的现代化是空前的、需要克服更多困难的、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因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也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比如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五是走和平发展道路,也就是始终把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共同富裕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上发表的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掀起了人民群众讨论共同富裕的热潮。随之,我们知道的是三次分配。2022年上半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文章——《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就讲到“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
那么,为什么我们在2021年开始了对共同富裕问题的探讨?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有了主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利条件,那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比如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中等收入人群超4亿、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等;另一方面是我们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也就是贫富差距过大。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坚决性和复杂性,有效解决区域差距、行业差距、收入差距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要怎样实现共同富裕?那就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文中指出,要扎扎实实贯彻新发展理念;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坚持系统观念;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我们既要把蛋糕做大,也要把蛋糕分好,也就是要进一步完善三次分配的制度体系,以一次分配为基础,以二、三次分配为手段,切实缩小贫富差距,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五)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一是主体要全,必须将全体人民都纳入民主过程,要特别注重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参与渠道的问题;二是参与内容要全,全体人民尽可能参与国家政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公共事务;三是覆盖范围要全,要构建环节完整的民主体系,实现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要求;四是民主流程要全,既要重视民主选举,也要重视选举后的治理。
(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在党。我们党的建设现在面临着四大考验,分别是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同时还要应对四大危险,分别是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以及“七个有之”的问题。对此,我们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将管党治党制度的大网织得越来越密、越来越精细。
三、怎样读懂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这是筑牢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养、增强政治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普通群众来说,这本书也是帮助大家了解当前国事、把握发展大势、增强时势洞察力的一本案头好书。
我们要怎样怎样读懂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一是要将其放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当中去学,比如“两个结合”“三个时代课题”“十个明确”等等,也就是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上去学,以一个宽广的视野俯瞰问题;二是要将其放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当中去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读懂人类命运共同体,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读懂世界,读懂未来;三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去学,也就是读书要和工作相结合。
(朱建平 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