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统筹供给需求关系全面畅通经济循环
彭伟辉
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5年经济工作要抓实七项重点任务,其中之一就是“抢抓机遇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贵州作为全国现代化建设任务最重、挑战最大、困难最多的省份之一,在统筹好供给与需求关系、畅通经济循环过程中,需要探索符合贵州实际的特色实践路径。
激发消费活力,释放内需潜能。积极完善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支持商品房“以旧换新”,用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和专项债券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政策,落实好国家住房交易契税、土地增值税等优惠政策,激活房地产需求。鼓励党政机关及公共机构采购、积极支持引导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执行好国家现有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及免征车辆购置税等政策规定,降低购车成本。促进旅游消费集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温泉省”“索道省”“桥梁省”等旅游品牌,以产业集聚、品牌提升聚集商机和人气,激发旅游消费潜力。积极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培育数字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消费业态数字化创新。加大消费营销力度,以举办数博会、“村超”“村BA”等大型活动为契机,打造流量经济。加大消费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立足贵州省消费市场特点和居民消费特征,创新消费信贷产品设计。
激活民间投资潜力,提升投资效益。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要素保障,抓实、抓细项目落地服务,进一步推动签约项目落地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建立促进民间投资资金和要素保障工作机制,遴选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领域向民间资本推介的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等专项资金支持,引导银行业、保险业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民间投资项目融资便利化水平。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围绕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开展基金运作。
持续加强财政资金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支持力度。积极抢抓国家大幅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加力扩围实施“两新”工作,并将以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衔接联动,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政府担保体系及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引导和推动各类资金资本向重点产业汇集。大力支持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重大项目建设,强化对教育科技人才、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重点领域保障,切实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锚定数字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等新经济形态。统筹计算力、存储力、运载力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的国产化智算集群。发展壮大云服务首位产业,鼓励数据服务、数据标注、模型训练、电竞动漫等业态发展。强化数智技术赋能产业,推进酱酒、煤矿、化工、新材料、有色金属、电力等重点行业大模型建设。推广应用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形成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重点产业方向抓项目,锚定“3533”目标,聚力打造“六大产业基地”。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避暑康养、医药康养、温泉康养等现代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数智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经济要素循环。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持续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持续优化“五个通办”服务,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领域,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机制。完善产权制度,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高效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坚持全方位扩大开放,以东南亚、南亚、中亚为重点方向,深度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经贸交流。大力发展数字贸易,重点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数据服务,推进跨境数据处理应用。建好中国(贵阳、遵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利用放宽特定服务领域自然人移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市场准入限制措施,培育发展跨境旅游、生态康养等特色服务贸易业态。加强区域互动合作,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入落实粤黔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完善共建产业合作园区模式。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川渝黔协同开放,加强交通、能源、大数据、文化和旅游等领域合作。加强同长三角区域常态化对接交流,健全与长江三角洲区域上海、江苏、浙江等在产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合作机制。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21BJL07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