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发展

——学习贯彻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作者:张鹏 2024-01-08 来源:宣讲家网 次阅读
张鹏: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发展

一、2024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与风险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当前,我们必须将经济政策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才能通畅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具体地说,就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以进促稳”的工作思路。

(一)经济循环既面临总量性问题,也存在结构性矛盾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们面临“有效需求不足”,这主要体现在总量上和供求不平衡的缺口中。同时,我们还面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等结构性矛盾。这些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经济构成结构和运行机制结构上。

(二)社会预期偏弱导向经济自我修复能力不足

2023年,我们的消费增速虽然较快,但这是建立在2022年消费增速偏慢的基础上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2元,比2022年同期名义增长6.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显然,相对于收入增速,消费增速还是有些偏慢。此外,当前我们的民间投资恢复偏弱,从民众的心理层面来讲,还存在预期的不确定性。要想将收入端的好转最终体现在需求端,就必须寻求政策端的支持、引导。具体来讲,我们要支持民营经济、中小型企业有序发展,以稳就业、稳收入。同时,还要在消费端发力,采取有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以稳需求、稳增长。

(三)防范化解风险,坚守风险底线

在当前经济运行中,我们必须处理好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与经济稳定增长之间的关系。一是要注意风险阈值,既不能突破阈值,也不是越低越好;二是在防范化解风险中,要避免产生新的经济问题,要有度、有节奏;三是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和根本手段。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对于这些风险隐患,我们要将防范化解工作与经济稳定增长目标有效地统一结合。

(四)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当前,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也日益复杂。具体来讲,我们的出口增速有一些放缓,外资流入也面临放缓压力,这导致了外需增速的下降。但进一步看,无论是出口增速放缓,还是外资流入放缓,它们的影响都是全局性的。如果经济流量下滑,还会导致经济增速的下降,进而影响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所以,我们既要通过外需的有效提升来促进内需增长,又要通过内需的有效管理来促进外需增长。

二、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深层次总结,也是对新时代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成果。“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既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又要积极应对解决好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第二,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之间是一个相互促进、影响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要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同时,我们还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第三,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深入推进改革,有效地释放和提升制度红利、市场活力和企业的创新创造能力,以此形成对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我们还要通过改革开放有效地引入国外的资源,更好地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中国始终是吸引外资的热土。另外,我们还要甄别借鉴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市场机制和管理手段。

第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第五,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以上五点,是我们当前对经济发展规律和经济工作实施规律的重要认识,以及深层次实践经验的总结。

三、2024年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是指经济发展形势、经济运行态势、经济增长速度的稳。“进”是指经济形态的创新、经济动力的创新,以及市场体制机制的创新。“进”的关键是改革,“稳中求进”就是要在经济运行态势稳定的情况下,不断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迈进。“以进促稳”就是要在2024年的经济工作中,用推动改革来解决经济增长和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未来,我们只有将上述问题解决好,才能让我们的经济增长效率更高、发展质量更好、结构更加合理。

当前,我们在探索经济改革时,必须要具备前瞻性、战略性眼光。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必须建立新的规则、制度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通过“立”,来为改革的深入推进保持平衡性,同时,我们还要确保“立”和“破”有效地统一结合。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们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现在,“稳增长”虽然还是核心,但排在首位的是“稳预期”,这说明只有稳住预期才能实现内生性增长,而只有实现了内生性增长,中国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的实施才会回归常态。

当前,有些人认为“稳增长”的重要性相对下降了。需要强调的是,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要“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从这句可以看出,“稳增长”还是居于核心位置,只是“稳预期”是“稳增长”的基础和前提。

2024年,我们要做好以下部署和安排: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要想把上述的目标有效落地落实,就要把各项改革工作有效推进和有序展开。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要关注两方面的改革,一是财税体制改革;二是金融体制改革。这两项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柱和支撑。当然,我们现在的分析是探索性的,这两方面改革还要根据中央对改革框架、改革任务、改革目标、改革重点、改革主线进行进一步明确。

12
点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