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林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辉煌成就

作者:莫林虎 2024-02-28 来源:宣讲家网 次阅读
莫林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辉煌成就

(二)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新闻宣传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宣传事业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大力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党中央大政方针的认知认同,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构建强劲有力的主旋律。

近年来,在传播技术不断更新、受众接受信息习惯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背景下,我国新闻宣传工作也与时俱进,进行全面革新,从推进产品融合、渠道融合,到推动平台融合、生态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主流舆论阵地不断巩固壮大。之前讲到电视媒体的改革,现在看一下纸媒的做法。2016年10月,人民日报融媒体工作室机制正式推出,形成了“一本政经”“麻辣财经”“大江东”等45个专业化、垂直化的品牌工作室。另外,中国日报社践行“深度融合、移动先行”理念,把一份发行70万份的英文报纸转型升级为一个覆盖2亿多海内外用户的全媒体传播平台。截至2018年,中国日报客户端全球下载用户超过1800万,用户覆盖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从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来看,1978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1256个,文化馆(站)2840个,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面积和群众文化设施面积分别为9.0平方米和31.2平方米。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303个,文化馆3503个,全国平均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148.61平方米,全国平均每万人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375.25平方米,是1978年的16.5倍和12倍。

(三)保护传承文化遗产

1.文物和古籍保护利用成效显著

200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以来,《长城保护条例》《博物馆条例》等多部行政法规颁布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文物保护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完善。此外,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等深入实施,古籍保护得到切实加强。

2.非遗保护传承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在巩固抢救保护成果的基础上,进入到提升非遗保护水平、增强传承实践活力的新阶段。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制定施行,非遗分类保护体系不断完善。同时,中央财政对非遗保护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22年已累计投入国家非遗保护资金96.5亿元,并安排17.85亿元用于实施国家非遗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推进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截至2022年全国各参与院校共计举办各类研培班1100余期,培训传承人4万余人次,加上各地延伸培训,累计培训人数超10万人次。

下面,我着重介绍北京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情况。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工作时,要求北京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北京工作,又明确提出了保护好北京历史文化的要求。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2016年北京针对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出了首个五年规划,即《“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2020年正式出台《关于新时代繁荣兴盛首都文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对于北京未来16年乃至30年的发展进行了长周期科学谋划,明确新时代首都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步骤举措。具体来看,《意见》按照“四个文化”即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的基本格局来展开,侧重思想性和宏观层面,提出新时代繁荣兴盛“四个文化”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规划》则制定了“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以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为抓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建设,奋力开创首都文化建设新局面。

(四)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我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极大地丰富了优质文化产品的供给。

1.出版业

从1977年到2021年,我国图书品种由12886种增长到52.9万多种,图书总印数由33.08亿册增长到118.6亿册;全国报纸由180种增加到1752种、全国期刊由628种增加到10185种。同时,组建了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三大国家级出版集团,以及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江西省出版传媒集团等大型地方出版传媒集团。

2023年,中国出版集团、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进入全球出版50强榜单。另外,在重大出版工程方面成效显著。《中华大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辞海》(第七版)、《大辞海》等出版项目的顺利完成;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复兴文库》的编纂出版工作自党的十八大后开始实施,第一至第三编于2022年9月正式出版。

2.广播电视业

广播电视产业已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初始状态,发展成为由内容生产与流通、广告销售业务、传输网络平台经营、媒体融合新兴产业四大板块链接而成的产业结构,营造出融媒体服务、智慧化传播的大生态,广播电视产业迎来繁荣发展新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大幅提升,从1982年的8.8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2419.34亿元,增加了1411倍。而且,年均增长率接近20%,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根据2022年统计数据,全国制作发行电视剧160部、5283集,影视剧类电视节目制作时间6.07万小时。尤其在加强网络视听内容建设方面,2022年获得上线备案号重点网络电影426部、网络剧251部、网络动画片330部、网络纪录片8部、网络微短剧336部。

从电视剧海外传播来看,从20世纪90年代初《三国演义》等电视剧“走出去”开始,中国电视剧出口范围逐步扩大、规模不断增长,涵盖亚洲、欧洲、非洲、北美等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实现36个语种作品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播出,中非影视合作工程基本实现对非洲全覆盖。30多个“电视中国剧场”已推广至柬埔寨、捷克、埃及等国家,正在向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

2022年,中国电视剧出口803部次、14.2万集,共10万小时,出口时长占节目出口总时长的80%,充分显示出电视剧在国际视听产品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比如,《山海情》曾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在YouTube收获数亿播放量;《漫长的季节》在第18届首尔国际电视剧大赏上获最佳迷你剧奖,《去有风的地方》获最佳长剧奖;《狂飙》入围第28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最佳流媒体原创剧集。此外,科幻题材也成为国剧“出海”的又一个突破口。

3.电影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前面讲的是内容创作,这里着重介绍产业创新。电影业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产业,其运营机制需要探索创新。2002年,中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此,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影产业化改革的政策措施。此后,我国电影人逐渐探索出中国特色电影业市场运营模式。

2004年,国产电影票房首次超过进口大片。从2003年到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连续保持30%以上的年票房增速,中国电影产业进入繁荣发展的快车道。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仅为217.69亿元;2023年已达549.15亿元,票房过亿元影片共73部,其中国产影片50部,票房排名前10位均为国产影片。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国产电影质量显著提升;另一方面,90后、00后成为观影主力。

4.数字文化产业

这里主要讲网络文学,目前做得最好的就是中国。以起点中文网为例。2002年5月,起点中文网成立,并成功进行市场化运营,带动了更多网络文学网站的出现,促进了网络文学的发展。2010年以后,中国网络文学进入兴盛阶段,处于世界同行前列。2012年-2022年,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营收规模从24.5亿元增长到317.8亿元;作品规模从800余万部增长到3458.84余万部。其中,一些优秀作品被改编、制作成影视剧,如《繁花》《大江大河》《都挺好》《欢乐颂》等,获得收视、口碑双丰收。

另外,中国网络文学海外营收从10年前的不足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0.63亿元,累计向海外输出网络文学作品1.6万余部。为什么中国的网络文学作品这么受欢迎?主要在于:一方面,网络文学作者会根据读者反馈调整剧情走向;另一方面,依靠人工智能,加快翻译、制作流程。近年来,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形式和路径,从文本出海、IP出海、模式出海到文化出海,网络文学出海之势渐成规模、传播半径不断延伸、覆盖范围持续扩展。截至2023年10月,起点国际培养了约40万名海外网络作家,网络作家已成海外热门兼职。此外,新技术的应用,尤其是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文本翻译,使网文的翻译效率提升近百倍,成本降低超九成。

(五)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社会处于向发达国家学习的阶段,那一时期的对外形象展示主要以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学艺术、中医、武术等为主,影响力有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开始关注中国各方面的情况,我国的对外传播、文化展示随之进入积极主动、全面升级的高水平阶段。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确立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战略,要求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1.创新对外传播方式,展示中国新形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1980年,党中央成立了对外宣传领导小组,以加强对外宣工作的领导。对外宣传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工作,是宣传思想战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宣传领域围绕“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重塑外宣业务、重整外宣流程,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配合元首外交和重大主场外交而精心组织的文化活动成功举办,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对外文化贸易体系日益完善。

比如,中国日报社充分发挥外籍记者编辑队伍优势,以“好运中国”“解码中国”等短视频栏目为依托,打造了“英国小哥”方丹、“美国小哥”艾瑞克、“英国小妹”夏洛特等“网红”记者,透过“外眼”看中国、通过“外嘴”讲中国,扩大主题报道的国际影响力。再如,2021年,中国日报网联合各地网信部门推出“中国有约”国际媒体主题采访活动,邀请了驻华使节、外国驻华媒体记者、外籍专家及网络名人等知华友华人士,深入全国8个省市地区,与中方记者团一同开展深度采访,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相关报道全球总传播量达10亿次。2022年,该活动聚焦“数字中国”“美丽中国”“幸福中国”三大主题,采访团相继走访了宁夏、安徽、福建、新疆等省市地区,总传播量突破16亿次。

2.创新体制机制,多形式、多平台、多渠道开展人文交流与传播活动

比如,2023年4月,外交部组织部分国家驻华使节参访新疆。再比如,2023年5月8日,在2023年跳水世界杯蒙特利尔站的比赛中,中国选手全红婵在女单10米台决赛中以458.20分的高分夺得冠军。排名第三的英国选手看到全红婵夺冠后,兴奋地跑上来“熊抱”她。现场记者拍下了这温馨的一幕并发布出来,可以说展现了中国选手自信、善良、友好的形象,是一种积极、正向的传播。

3.发挥高层次专家作用,利用重要国际会议、外国主流媒体等平台和渠道发声

2022年8月10日,美国《纽约时报》刊发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的《为何中国人不再仰视美国》一文。数十年来,王文正是看到了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军事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等一系列错误政策,所以提出尽管中国还有不少值得向美国学习,且中美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中国不会随着美国坠入悬崖。该文刊发后,迅速在美国舆论界形成广泛影响。

4.各地区各部门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开展工作,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

比如,中国石化推进埃及阿帕奇项目过程中,创立了女童教育帮扶计划(基金)。这是一个非营利性质的社会基础教育回馈计划(基金),自实施以来已有超8000人接受了初级和中级教育,埃及社会各界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和评价。值得一提的是,埃及西部沙漠地区油区附近的贝都因游牧民族部落得知这一消息后,也主动联系中国企业,提出接受教育帮扶的申请。后经实际调研,成立了由阿帕奇项目独立承担的马特鲁学校计划。这也是展示中国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5.提高文化软实力,吸引更多外国友好人士,积极主动展示中国有魅力、有温度的新形象

比如,当今三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自改革开放之初就高度关注中国,1981年以来多次到访中国,亲眼见证了中国式现代化从蓝图变为现实的全过程。他认为,“中国开辟了一条非常成功的现代化道路”。2021年5月14日,杰弗里·萨克斯发表文章,批评美国在毫无证据情况下污蔑中国在新疆进行“种族灭绝”。

6.对外传播的内容和策略实现了由被动回应向主动发声的转型

从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中国国际电视台先后播出了4部以新疆反恐为主题的纪录片,详细披露了新疆反恐三十年中的严峻形势、深层原因,以及去极端化斗争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一经播出,迅速引起海内外巨大反响。这体现了我们对外传播理念和方式的重大变化。过去,我们在对外传播中是“报喜不报忧”,希望向世界展现一个繁荣、富裕、祥和的中国。但是,随着国际形势变化以及我们对国际传播认识的深化,在对外传播内容和策略上实现了由被动回应向主动发声的转型,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立体、真实、全面的中国。

举个例子。有个纪录片叫《柴米油盐之上》,是英国著名导演柯文思执导的。2019年,有人找到柯文思,希望他来执导一部纪录片,片子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他从来没听说过的词——“小康”。柯文思表示:“脱贫攻坚让数千万中国人摆脱了贫困,这个数字令我感到吃惊,这样大的成就是很多国家想象不到的,我当时觉得非常有兴趣。”他选择将镜头对准平凡人物,讲述“人”的生动故事,关注“人”的共同命运,切入“人”的共通情感,以四位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精神状态和奋斗历程为窗口,生动讲述了中国人民逐梦小康的鲜活内容。比如,义乌申通公司董事长邓德庚,不仅介绍了中国快递行业的兴起和繁荣,还分享了自己利用快递行业的影响力助力乡村振兴的计划,“希望把小乡村推向中国,推向世界”。这部纪录片播出之后,豆瓣评分8.7分。这就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一种有益尝试。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文化建设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以创新创造为动力,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奋斗!


12
点赞()
分享